1.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上元夜,聽說《決戰食神》上映,就拉上家人一道去了電影院。
盡管早些年已看過李力持導演的星爺版《食神》,也看過1995徐克導演的張國榮版《滿漢全席》,卻依然對這部由謝霆鋒主演的《決戰食神》心生向往。
為這“一生之重,唯有美食和愛的不可辜負”信念,也為的是心中對青春年月里的那么一點回念。
總之還沒去看,在路上就想起那個在2000年春晚上拉著董潔的手唱《今生共相伴》的男孩,靦腆的酒窩和淡淡的羞澀感至今依然在腦海徘徊。
亦或是后來還看過幾期謝霆鋒的十二道鋒味,想再看看他在這部電影里做菜的樣子吧。
當年那個桀驁不馴,玩著搖滾唱著歌的不拘男孩,現今蓄滿胡渣,執著廚藝與愛后滿是歲月滄桑后的容顏,想著再歸來,是不是還是當年的那個少年?
觀影前家人就說你不會就為看個謝霆鋒吧?
實話說有那么一點點,一開始對影片本身其實沒有抱很大的期許。
可是,后來走出影院的時候,就完全不是那種當初閑看的心情,更多的是某種領悟和溫暖。
2.
這部以食為題材的電影,雖然梗是那個老梗,故事情節也簡單,但是仔細看下來你會發現還是有很多不一般的觸動。
給大伙透個劇,談談影片的內容。
故事主線以廣東佛山順德,一處名為春風里的地方面臨拆遷的鋪墊展開。
七記為了保住經營了30年的餐館和留住春風里那條小巷中無處不滲透的市井煙火氣,不得已和強勢開在對面新樓那家叫米其林“摘星”的飯店之間展開了廚藝大比拼。
次線則是高天賜和父親高峰之間的情感糾葛,還有安保羅和女友之間小小背叛插曲。
謝霆鋒飾演的高天賜,就是這家七記排擋的主廚,出生在名廚之家,從小喜歡廚藝,卻遭遇父親高峰嫌棄,被否認為沒有做菜天賦的人。
又在十歲的那年,被父親獨自留在國內交給七記老板七叔(葛優飾)撫養長大。
20年來恩天賜的心中一直未放下對父親的這份怨恨,努力地想要在心里證明自己可以,所以他認真做人,努力做菜,用心烹飪著每一道老廣東的傳統美食。
成了春風里那個帥氣,又受喜愛的七記黑臉小廚神,但是他心中更希望有一天能夠被父親認可。
鄭容和飾演的安保羅則來自法國,是商業大樓里那家叫“摘星”的主廚,有著米其林三星的榮譽。
一心要改變中國傳統美食老套做法而來,自信想要摘得中國廚藝界的三星。
他們在市井魚販攤前相遇,后種種街頭廚藝小比拼。
比賽過程,雙方廚藝高超,不分上下,一刀一鍋間,一抖一烹里全是做美食人的帥氣,以及那份獨有的用心。
廚刀光影揮舞下,影院里的我們也總不免垂簾美食三尺。
當時看,一邊是春風里的淳樸,隨處可見的斑駁樓墻和喧囂濃郁的煙火氣,一邊是城市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商業化繁華勢不可擋;
一邊是廣東老傳統美食三杯雞、蔥爆牛肉、爆炒田螺等家常菜的垂涎欲滴,一邊是西式美食精致呈現的美輪美奐視覺震撼.;
一邊是高科技創新下美食的新奇百樣,一邊是傳統翻炒烹飪間從未丟失的全心全意……
后來想,這廚藝比拼外,卻讓人有一種現實的無奈感。
其實這些比對里,影射的更是現如今,越來越快的時代河流里,我們糾結不清的心?
順著潮流,不管不顧追逐大流?還是保留真心堅守做最好的自我?
是心有孤獨,難以放下時,桎梏不前中會想到的塵封自己?還是解開心中枷鎖勇于突破?
其實那些淳樸的小巷,那些淳樸的民風,那些溫暖的記憶,喚起的是心中柔軟,想起在家鄉那條巷子里度過的童年,想起老家媽媽做的那一頓飯菜,想起奶奶說的一個遙遠的故事。
就足以在影片外回味很久……
在那充滿人間煙火的春風里,在那中西廚藝的比拼中,你其實看到的更多的是過去的自己。
3.
影片中有幾個橋段記憶特別深刻,第一處是謝霆鋒在“摘星”推出蝸牛片后,他自己做的一道爆炒蝸牛,春風里的客人說:還是爆炒田螺好吃啊。
唐嫣飾演的海膽妹坐在陽臺護欄上,謝霆鋒摸著她的頭發:七記在春風里開了三十年,就像是春風里的食堂,我們做菜的,只要別人吃的開開心心就好了。
第二處是:謝霆鋒和安保羅在比賽失敗后相遇,對著食神高峰的海報說:我要證明給你看,人不一定要那么無情,那么沖動,那么冷冰冰才可以成功。
第三處是:葛優飾演的洪七在“云游”時和兩個小和尚的一段對話。
洪七說:這饅頭,小麥是河套的,但發酵的時間過長,揉面的時間短了,蒸的時間又太長,所以一般。
小和尚說:施主神通,竟然能吃出饅頭的前世今生來,可是這小麥是我自己種的,面是我親手揉的,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饅頭。
當時心中一感,說的太對了,很多時候,喜歡在廚房做飯的那個人并非廚藝高湛,做的多是人間最美味,但是一蔬一菜里,全是烹飪人的真心,因為愛,所以才是美味無比。
于是乎想起去年10月寫的那篇《好的婚姻,看廚房》亦然想表露的就是那種心境。
引用陳大咖在《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寫的那句:人生在世,無非“吃喝”二字,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第四處是洪七說:不把心里的東西取出來,就會苦。
,
4.
所以明明比的是廚藝,看的是廚藝人手下的美食,到最后滲入人心的永遠是那一些不經意間流露的心情起伏和溫情感悟。
人間美食帶來的一菜一蔬,做菜人烹飪情真意切的傾注,每一口飯菜香里似曾相識的歸屬感,或許都是這部影片帶來的獨家記憶。
如果也有一種是治愈的話,那就是高天賜最后和食神父親對決的那一場戲。
高峰做的是一道精致的彼岸花開,美艷無比,代表著外面花花的世界,仿若讓人迷眼瞬間,后來我們更想看的是高天賜會做什么?
以為他會做一個饅頭,最后他做的卻是一碗面。
一邊回想童年時期的那些景象,父親做面的情形,一邊將心慢慢柔軟起來,放下曾經的怨恨,所以他做出了那道最感人的面。
感動了高峰,也感動了影院里的每一個我們。
那是一碗盛著高天賜去除心里桎梏后的蔥油面,是一碗用愛心烹飪的美食,是一碗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點心,
卻也最不平凡。
很多時候平凡才是我們生活的本相,很多時候質樸的東西才是我們最為向往的追求,很多時候堅守本心學著放下,或許就不會那么辛苦。
凡是帶著愛的東西就注定是珍貴的,凡是用過心的給予總是溫情。
于高天賜,于安保羅,于食神高峰,或者于每一個都曾有過執念難以放下的曾經。
端木婉清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