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翻看一下此書,有了幾分感悟,趁著有點兒溫度,先記錄下來吧,盡管很毛糙,容日后再打磨一下。
感悟有以下幾點:
一是有一技之長終究是好的,羅伯特金凱德就是最好的事例證明,攝影師,無論給《國家地理》拍片,還是迫于生計給別的雜志或什么有需求的組織、個人拍片,都能變現,雖然可能傭金不高,但也能維持生計。這是當今社會太多的人需要學習的,一技之長,或許就能保命。何況,現在我們國家正在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呢!
二是愛情也不是全然自私的,也有負責任的。金凱德深愛著的弗朗西絲卡就是典型代表。盡管她愛著他,他也愛著他,他希望她能跟隨他有,浪跡天涯。但她知道自己是別人的妻子和別人的母親,她一旦離開,她的丈夫很可能會接受不了這個殘酷的現實而深受打擊,還有兩個孩子,她不想因她而弄地小鎮上滿城風雨,讓她的家人生活在閑言碎語中……。所以,她選擇了留下。
也正是因為他深愛著她,不想讓他深愛的女人受難為,所以,他極度克制了自己,沒有強行帶她離開;也沒有在他走后給她寄明信片或者照片什么的,擔心他的貿然舉動會給她帶來麻煩,因為他已經領教了小鎮上人們傳播小道信息的能力。
三是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真正的、單純的愛情。一個五十二歲的他,專業攝影師;愛上了一個四十七歲的她,一個農夫之妻。知道什么叫做一見鐘情嗎?這就是最好的例證!五十二歲的他,因為聚少離多而失去了一段婚姻,兩人老死不相往來了。因為他深愛著自己的職業,寧愿浪跡天涯也不愿放棄自己的理想。當他被委派去拍攝幾個廊橋的照片時,他暫時的迷路,這一個細微的事情,沒成想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他為什么會愛上她呢?難道是因為她美貌?不,絕不是這樣,一來是她的氣質吸引了他吧,中國有句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沒錯,因為弗朗西絲卡以前就是老師,她還喜愛看歷史和小說,可以算是一位飽學之士吧。因此,她的一笑一顰,舉手投足間,就會有了一種氣質。而這種氣質在金凱德問路的剎那間,與金凱德的靈魂產生了共頻,倆人惺惺相惜了。當然,如果單純說是因為讀書的緣故的話,多少會有些牽強附會,因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因為,弗朗西絲卡不僅讀書很多,而她的生活閱歷也足夠多,所以,當金凱德對她說關于他的經歷和他的對世界對社會看法的時候,她是理解的、支持的,琴與瑟共鳴了,注定要共同奏出一曲真愛的樂章來!
可以這么說,他倆的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靈魂上的,能夠談的來,我說你懂,無需多言,精神上的愉悅更多一些。誠然,也不能否認人的生理反應,所以,當她看到他的動作,他的衣著,他的緊致的身材和滿身的肌肉時,她動情了,身體也隨之有了劇烈的反應……。弗朗西絲卡的生活是閉塞的,她的圈子是相對很窄的,但作為一個知識女性來講,她的內心可不是要當一輩子的農夫之妻。她是有所欲求的這么一個女人。所以,當那個要體形有形體,要內涵有內涵的金凱德出現的時候,她的內心像是大姑娘初次談戀愛一般,緊張、興奮。尤其是,當金凱德給他講了關于他的故事后,他的閱歷,他的獨到的了解,他的高度立馬瞬間碾壓了她、征服了她。
四是美國家庭的開誠布公,美國人的坦蕩。弗朗西絲卡在丈夫生前沒有透露半點關于她和金凱德的事情。直到她的丈夫理查德去世,她才開始著手聯系金凱德。直到她死后的遺囑,她對她的孩子們完全透露講解了她和他之間的故事。她希望孩子們能夠原諒并理解當媽媽的。按說,這應該是個丑聞才對,放在我們國家,就是一個分明要被千夫所指的壞女人。但在卡洛琳念讀了遺囑后,兄妹倆瞬間也理解了媽媽,并感嘆、佩服、尊重他們之間的愛情。他們還認為有必要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他們媽媽的愛情故事。這就是國度不同、文化不同的差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