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劉,一個飽讀詩書的帥小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知星座右知八卦,前知歷史后知科幻,仿佛什么都懂,但什么都只懂一點,大伙兒都叫他“懂一點”。
懂一點師弟最近很煩惱,向來以博學自傲的他,在面臨畢業找工作時,突然發現,自己知道那些東西仿佛毫無用處。
他在微信上告訴我,他好迷茫,感覺未來一片空白,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
2
“很長時間,在工作中,我都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在公司里沒有價值感,我做的事情,隨便換一個人就可以做,我很沒有安全感。”
“我很想努力,想要讓女朋友過上好生活,想要挺直腰桿回到家鄉,給父母臉上爭光,可無論我如何努力,感覺都是徒勞,這個世界優秀的人太多了,和他們相比,我黯淡無光,現如今我都快三十歲的人了,卻覺得一無所長。”
“現在的社會,信息量太大了,我感覺自己的腦袋快用不過來了,有時候光是刷微博、朋友圈、知乎就耗費了我大半的精力,我努力地想要吸收這些APP里的精華,可到頭來,我仿佛一無所獲,是不是碎片化的閱讀真的一點用都沒有。”
“我在簡書上寫文章,完全不知道該寫什么,我經常關注熱門,學熱門的寫法。可一直都不溫不火。是我太差勁了嗎?我可以堅持下去嗎?”
3
做太陽,還是做激光?
記得大學的一次課堂討論中,班主任問我們:“你們將來想做太陽,還是激光?”
那時候,年少無知又文青二逼的我,回答道:“當然是太陽了,溫暖,親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哇,想一想都舒爽。”
老師笑了笑,說:“嗯,好的,現在你選擇太陽,但我希望以后你會改變主意。”
當我像小劉一樣大學畢業,迷茫不知前路,當我剛入職場感覺到自己可有可無,當我奮斗無果而焦慮不安,當我想要在簡書寫作而盲目跟風,當我想要學習提高卻毫無收獲之后,我終于明白老師那天問答的深意。
我不是不可以做太陽,但我太弱小了,我沒有太陽那么大的能量。我僅有的生命、精力、時間、智商、情商、資源只允許我做激光,專注于某一個領域,狠狠地鉆,直到有一天,連鉆石都無法阻擋我,我想我就不再踟躕不前,不再迷茫彷徨。
4
阿里巴巴是支付電商,騰訊是社交游戲,百度是搜索,奧迪是汽車,腦白金是送爸媽的過年禮品,ABC是大姨媽巾。
羅振宇是現代的說書人,papi醬是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奇女子,咪蒙是喜歡致low逼的女斗士。
從大的企業,到小的個人,這些成功的組織或者個體都在定位聚焦,而巧妙地定位是可以鑄造出品牌的。
無一例外,他們都選擇了做激光。(BAT這些巨頭可能已經在做生態了,但阿里巴巴屢次嘗試社交而無果,騰訊做電商也沒有太多收獲,這不僅是資源的問題,更是它們在大眾中心智中的定位問題,想要改變,既讓原有清晰的品牌模糊,更折戟沉沙,消耗了太多不該的資源。)
5
當我知道我要做一束激光以后。
我最開始考慮的是我想要做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不自我設限,是我成長中學到的重要一課。
我希望擁有資源,可我知道,當我個人沒有資源吸引力的時候,無論我多么努力地想要靠近資源,資源也不會留在我身邊,因為資源的天性是交換。
當我給不了別人資源的時候,我決定靜下心來,一邊學習提高,一邊分享。
在學習的時候,結合我的工作以及愛好,我選擇了管理。而在分享的時候,我根據簡書讀者群體的特征和愛好,差異化的選擇了個人管理及發展。
我的定位是一束激光,但我擁抱變化,畢竟這個時代,變化才是常態。
真實記錄我的變化,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成長,愿我們都能過上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