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面對困難或者是面對人生時,父母不再是教導我、幫助我的老師,與此相反,他們仿佛成了捆綁我,或者說是逼迫我按照他們的意愿做選擇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這個角色了。
可能是從高考填志愿開始的。也可能是從更早的時候。
他們說,你畢業馬上回老家,家里找關系給你安排工作,說你要爭取入黨,說你要考公務員,要考編制,說找對象必須要有房有車,說你這個男朋友是外地的必須分手,說我給你介紹的相親對象你必須要處處看,說大人說的你就好好按著做,大人不會害你的。
我就問為什么。
他們只會反反復復、反反復復地說,我是過來人,我比你有經驗,你現在還小,你不懂,等過幾年你就不這么想了。
最好你連問也不要問,只要照著做就好了。
可是媽媽我有思想的,我有正常的認知水平和三觀,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我怎么可能問都不問連腦子都不用過地聽你的話呢?怎么可能你讓我跟哪個相親對象戀愛就跟哪個戀愛呢?我怎么可能對你的觀點你的選擇沒有哪怕一丁點兒的懷疑呢?我對你觀點的懷疑就是不聽話就是不孝嗎?
我媽媽常拿一個在大城市自己辦了5年培訓機構、29歲還是選擇回到家鄉考教師編制的大姐姐的例子叫我引以為戒。可是你知道她當初為什么選擇去大城市嗎?在大城市這5年她經歷了什么呢?為什么又選擇回來尋求穩定呢?也許她一開始這就是她的計劃呢?也許她從來不后悔她的選擇呢?
等年齡到了就會明白了。等年齡到了就會明白了。
難道真的不管前面十年人跟人之間追求的東西有多不一樣,等年齡到了都會變成一樣嗎?就算最后人們都會變成同一種人,走這條路和走那條路的人見過的風景會一樣嗎?還是說這些風景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沒有什么比“你年齡沒到”“以后你就明白了”這樣的理由更無力和蹩腳的了。你的理由依據是貧瘠匱乏空洞到了什么地步才讓你遇事通通用倚老賣老來作籌碼。又或者說,既然你知道“年齡到了就會明白”的道理,是否也該理解“年齡沒到的人自有年齡沒到的執著反正以后到了就明白了先讓我執著著犯傻著往南墻上節奏歡快地撞著不然我年齡沒到跟你到了的到底有什么區別”。
中國的家長仿佛自己被遏制慣了,從來沒有想過孩子還有思想。以為給他吃給他穿,孩子就理當悉聽尊便理當按家長的方式成長最后長成和他們一樣的人,從來不去想孩子在想什么,他們需要什么。是糖果更重要,還是感受甜的味道更重要。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中國的家長很難和自己的孩子建立朋友的關系。如果一個人老是想著怎么控制你,無視你的喜好,全屏著他自己的意愿對你“發號施令”只因為他年紀大比你有經驗,你如何愿意和他交朋友。
在幾乎所有的生活類電視劇里,無論是父母阻撓女兒嫁給窮小子或者兒子娶個外地老婆,還是年輕夫妻鬧矛盾直接上升為兩家父母之間的罵戰,又或者你不會帶孩子得交給我的問題,相似的故事早演了千百遍。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不再是教我解決問題的老師了?又是為什么他們好像成為了問題的一部分?
可怕的是,我聽了,如果十年后我后悔,我只能怪我自己。更可怕的是,我不聽,如果十年后我后悔,等著我的很可能是家中“早叫你不聽”的嘲笑而不是“闖累了就回家沒事兒”的安慰,然后我就成為了下一個震懾年輕人的反面教材。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媽媽太閑了,像我爸爸就不會天天睡不著編排我下一步該怎么樣怎么樣。于是我對她說,媽媽你要去發展一樣自己的興趣愛好起來的,扭秧歌念佛經唱大戲什么都行,你怎么能沒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呢,以前你要管我,沒空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后你要管不了我了,你又沒有興趣愛好,日子會很無聊很難熬的,這樣你既不用再為我操心煩惱,又有一件自己興趣愛好可以做,人生在世,那是多么的愜意的事情啊。但我年紀比她小沒有經驗她是不相信我說的話的。她連我說睡前喝太多水會腫都不相信。
他們說天冷要穿衣我要聽的,說好好照顧自己我也要聽的。至于那些關于如何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命令式的建議,如果我正想成為那樣的人,那就聽。如果我并不欣賞他們和他們的生活,那就不要聽吧。
那些以愛和“為你好”為出發點,以多活過幾年和吃過的鹽都比你吃的飯多為理由的綁架,我是無論如何要用盡可能溫和的姿態和方式去掙脫的。而且我不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我父母還叫我把家里所有的書不管是學校發的還是精心淘的全都賣給收破爛的呢因為太占地方了聽起來還真挺有道理啊。我也要聽嗎。
不聽的道路且長且躋且右。
男神沙利賓說,任何事到最后都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那就說明還沒結束。
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