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鬼就差口氣 人就是鬼,鬼就是人。”一座深宅老院,用高墻圍住生命的氣息,以為那就是人生該有的歸宿。它鎖住了青春、財富、自由……鎖住了一個個鮮活的思想直至萎縮、腐爛變成只有一口氣的鬼魂。這部影片帶給我的不是直觀的視覺體驗,而是那種如一股冷風一絲一毫慢慢侵入身體深入思想使人產生恐懼的感受。
影片的中心是圍繞女學生頌蓮因家道中落被迫嫁入陳家后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頌蓮從一個大學在讀生幾乎是一夜間變成了繼母手中隨意買賣的物品,影片的開篇頌蓮梳著兩個大辮子表情暗淡,“反正都是要被賣的,不如賣個好價錢。”頌蓮的一句話奠定整個影片的基調——幽怨,冷漠,無助以及恐懼。自始至終貫穿影片的明線是那些高掛著的大紅燈籠,隨著燈籠的起和滅大院里的人性念想也一同存留到殆盡。影片中當老爺在哪房太太那里過夜便在哪院點起大紅燈籠,老爺一離開燈籠便被熄滅取下。以及在老爺得知頌蓮假懷孕之后一怒之下下令封了她的燈,這些都向觀眾暗示著燈籠的起與滅便是大院女人命運的起與滅。燈籠是女人命運的象征,而燈籠的操作權牢牢地攥在唯一的男人手中。在這里自然的引出了一個話題——男權社會下女性的地位。這部影片以一種陰冷的敘述方式揭露了中國幾千來男權社會不斷積累的陰暗的無理的習俗和觀念,影片中不止一處說到“這是府上多年的老規矩了”這樣具有暗示性的話。另外,影片前篇中頌蓮無意中在屋頂上發現了一個小黑屋,經過幾次打聽那小屋中曾有兩個上輩的姨太太死在里面。頌蓮總會無意中想到那間小屋,心里不禁害怕起來。這間木屋也是貫穿整部影片的線索,影片結尾三太太因捉奸在床后被老爺下令殺死在那間小屋里。這樣看來那間小屋是種預示性的存在,它暗示在這個女性被壓迫到極端的社會中女性殘酷命運的輪回。
影片的中心人物是四太太頌蓮,一個大學讀了半年的女學生,她是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選擇嫁給五十有零的陳老爺。她的人物心里的起伏從開始無知無味直至最后的崩潰,鮮明的展現了電影節奏的起承轉合。頌蓮的心里開始發生變化是在發現二太太卓云兩面三刀的真面目之后,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接觸到到大院里人性扭曲的殘忍事實。頌蓮不同于其他的三位太太,她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教育使她的思想得以覺醒,同時也是因為思想深處對自由平等的追求越發是她不能忍受與這些成規舊俗為伍。在她慢慢覺察到自己身處的境遇,她內心針扎企圖逃出這個牢籠。影片中頌蓮在被封燈之后和三太太說到“ 點燈、滅燈、封燈,我是無所謂了!。。。我就是不明白,在這個院里人算個什么東西?像狗,像貓,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這里頌蓮已經正式認識到這座院子里女人注定的命運。而真正讓頌蓮徹底覺悟看清事實的是她親眼目睹三太太被殺死的過程,這里影片也被推向了高潮。頌蓮她代表了當時一批接受教育的新女性,她最終的悲劇揭示了長期被壓迫在男權社會下的女性悲慘而又無助的事實,即使是像頌蓮這樣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女性也無法逃脫封建社會舊思想這樣一個大牢籠。
影片的整個渲染的氛圍是陰沉單調的,穿插其中的音樂主要是戲曲中的樂音伴奏。感情濃烈的中國傳統的戲曲伴奏與影片整體氣質相輔相成,一陣響亮熱鬧的曲樂之后是無比寂涼冷漠的深宅內院,春夏秋冬四季輪回都伴著這首音樂。這是一首死亡的進行曲,用它來粉飾大院的太平,循環往復,命運的無休無止的輪回。另外,觀看影片時不難發現整部片子沒有一個老爺的特寫鏡頭,基本都為遠景的拍攝或者只是作為一個畫外音的出現。由此看來,影片是故意要削弱老爺所代表的男權的一方集中展現女性的情感和心里變化。這是影片引人注意和思考的安排,男人是影片的附屬品女人才是自己命運的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