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這本書講述了近一百五十年前的一個英國紳士菲利亞?福格先生用八十天時間環游地球一周的故事。
一百五十年前,飛機還沒有被制造出來,人們遠途旅行只能乘坐火車和輪船。用八十天的時間來環游地球,大家都覺得是天方夜譚。但一向對時間掌控得像機器人一樣的福格先生卻認為八十天環游地球是完全可以的,故事就從福格先生與牌友們兩萬英鎊賭注的打賭開始了。1872年10月2日晚上8點45分,福格先生帶著他新招聘來的仆人萬事達一起踏上了環球之行,他們的路線是從英國倫敦到埃及到印度到中國到日本到美國,再從美國返回英國。但旅途中充滿了變數。有英國警探的百般阻撓,有路見不平的舍身救人,有道路被沖毀的突發情況,有仆人丟失的離奇事件,有遇風浪海上搏擊的自然災害,但福格先生都用他冷靜的大腦、堅定的意志、善良的心靈、豐富的地理知識、不計錢財的處事方法一一化解,最終贏得了比賽,還得到了幸福。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福格先生對時間的準確把握。旅行之前,他每天的時間安排可以精確到分,他對仆人的要求是嚴格守時,按部就班。旅行之初,他就準備了一本旅行日記,這個日記寫的是10月2日到12月21日這80天,他預計要到達的每個主要城市的日子和他實際到達這個城市的日期。兩個日期的對比,可以讓福格先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的行程和預計日期是否吻合,從而為下一步旅行做出規劃。媽媽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都覺得,福格先生真是善于規劃時間的人。而且他明白哪些是最重要的事,比如哪怕是在緊張的時間里,舍身救人這樣的事他也必須要做;比如在沒有交通工具時,他會花很多錢買頭大象來作為交通工具。懂得規劃、懂得取舍,一步一步做好了安排和打算,最終使他在完成八十天環球旅行的同時,還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
在平時生活中,我很少想到去規劃時間,做事有時會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浪費了時間,還沒有取得好的效果。看完《八十天環游地球》,我暗暗下決心,要向福格先生學習管理時間的能力,做時間的主人。
“時間就是生命。”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讓生命變得更長更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