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參考自《隱藏的論語》。
解讀是個人暫時的淺見。
接下來四章在講人如何能夠弘道呢?
15.29
【原文】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譯文】
孔子說:“人能夠弘揚道,不是道能弘揚人。”
【解讀】
道體現在個人的思想語言還有行為上面。
15.30
【原文】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
孔子說:“有過而不能改,這就真叫過錯了。”
【解讀】這里可以說是孔子講的一個法門了,能夠知道自己的錯誤并且改正,這樣就是一直在靠近道的。
15.31
【原文】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用于思考,但沒有益處,不如去學習。”
【解讀】另外想要弘道,不是只是去思考,要去學習高人是怎么做的、說的。
15.32
【原文】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něi)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譯文】
孔子說:“君子求道不求衣食。耕種也有饑餓時,為學也可得俸祿。君子只擔心道德不能成就,不擔心貧窮。”
【解讀】
那這一章也就是在說要對道有高的追求,懷著一份對道的追求之心。食物、貧困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去去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