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必然建立在真實自我的基石之上
2025-04-28
如果我不是我自己,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愛你了,那是你愛你自己,也就沒有愛了。?
封建時代的包辦婚姻,婚姻常常被用作家族利益交換的籌碼,青年男女毫無自主選擇權。許多夫妻在婚前甚至未曾謀面,婚后女方被迫按照夫家的要求,壓抑自己的喜好、夢想,活成丈夫的附屬品。
她們收起自己的才情與個性,只為迎合婆家的期待,看似相敬如賓,實則內心荒蕪。這種“我是你的”婚姻模式,缺失了獨立靈魂的碰撞,只是家族意志與社會傳統的傀儡戲,愛情自然無從生根發芽,夫妻間不過是搭伙過日子,難以體會到靈魂交融的甜蜜與溫暖。
社交媒體上的一些“網紅情侶” 現象發人深省。
部分網紅為了流量、熱度,在鏡頭前刻意塑造完美情侶形象,按照粉絲的喜好和網絡流行趨勢去“經營”愛情。女方可能原本是個熱愛戶外運動、性格直爽的女孩,但為了迎合大眾對甜美、溫柔人設的偏愛,硬是把自己塑造成嬌弱、小鳥依人的模樣;男方則收起自己偶爾的脆弱與迷茫,佯裝成無所不能的霸道總裁。
他們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甜蜜瞬間、浪漫故事,更多是為了滿足觀眾的窺探欲與幻想,而非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當愛情淪為一場表演,雙方都在努力成為對方或觀眾眼中“理想的另一半”,真正的自我被深深掩埋,這樣的感情如泡沫般脆弱,一旦濾鏡破碎、熱度消退,矛盾便會洶涌而至,因為他們從未以真實的自己去擁抱彼此,所謂的愛不過是虛幻的空中樓閣。
一些年輕人在戀愛初期,因過度迷戀對方,盲目改變自己去適應對方的一切喜好。男生本喜歡科幻電影、電子游戲,為了討女友歡心,假裝對偶像劇、逛街興致勃勃;女生原本醉心于繪畫、閱讀,卻因男友一句“沒什么用”,便放棄自己的愛好,追隨男友出入各種應酬場合。
起初,他們或許以為這是愛的付出,殊不知,在不斷舍棄自我的過程中,愛情逐漸變了味。雙方都沒有真正愛上那個帶著獨特光芒的對方,也丟失了最本真的自己,一旦激情褪去,面對面目全非的彼此,只剩迷茫與疲憊,愛也在這場迷失中悄然退場。
真愛,應是兩個獨立靈魂的相互吸引與尊重。
如同舒婷在《致橡樹》中所寫:“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真正愛一個人,不是成為對方的影子,而是以完整且真實的自我,與對方并肩而立,共享陽光雨露,同擔風雨霜雪。在這個快節奏、多誘惑的時代,我們唯有堅守自我,讓對方愛上真實的自己,同時也以赤誠之心接納對方的本真,才能在愛河中尋得那枚最珍貴的珍珠,書寫屬于兩個人的溫暖、堅定且長久的愛情傳奇,讓真愛之光永不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