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FIRST?
今天來談談那些年輕人向往的“詩與遠方”,當物質不再是生命的唯一,生存已經不是我們人生的唯一所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逐生存以外的精神需求。
作為年輕一代,90后以及90之后的出生的人們,注定了生來不必像前人一樣被生存逼到絕境。
至少相比之前的年代,我們不用再擔心鬧饑荒的事情,因為國家和科技已經強大到足以保護它的子民。
作為“互聯網新生代”的我們,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自我意識也逐漸被最大化的喚醒。相比前人,這一代的年輕人在自我意識的作用下,對自由和自我的追求更強烈也更突出。
不難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前人那些循規蹈矩的生活模式“成長-結婚-生子-養家-老死”不再適用于現代的年輕人?;蛘哒f,是不被現代年輕人所遵從。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無后為大。”可在現代年輕人觀念中,孩子不是必不可少的,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做丁克一族。婚姻,也不再是年輕人眼中必不可少的人生大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做單身族。
現代的年輕人更追求自我,所以我們會看到,相比前人的“眼前茍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詩和遠方”。比起“讀萬卷書”,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行萬里路”。
追逐詩和遠方沒有錯,但是,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啊。
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所謂的詩和遠方,其實都是自己腦海想象的美好,從未認真的考慮過,追逐詩和遠方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很多人走只是在看到別人朋友圈發出來的美景、美食和淳樸的地方民情,就心動了,不顧一切的辭職去尋找自己想象中的詩和遠方。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追求詩和遠方的人,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擁擠在幾十人共用的狹窄旅社,因為交通工具損壞,半夜冒著風吹雨打推車前行……那些朋友圈看似美好的風景,你去了之后也許什么也沒有……
更有甚者,在旅行的途中堵上了自己的一生。追求詩和遠方,你需要把現實也算在里面,權衡之后再決定要不要繼續。
去年有朋友不顧一切的辭職去追逐“詩和遠方”,辭職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即將開啟新的篇章,滿是興奮和激動和周圍人談論他的“美好將來”。卻沒想到,一場疫情的到來,讓他尚未來得及開始的“詩和遠方”早早的就夭折。
疫情過后,他開始重新找工作,回歸之前的生活軌道。有人問他,怎么不繼續追求詩和遠方了,他沉默了幾秒,嚴肅的說到:疫情期間,他真實的感覺到了來自現實生活的預警。那種無所事事,入不敷出的狀態,讓他恐慌。追求詩和遠方的前提,是要先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
現在有很多的人,拿著父母辛苦賺來的錢,為自己的詩和遠方買單。自己是追求詩和遠方了,可忘了回頭看一看,父母尚在“茍且”。
曾經認識的一個校友,他家庭從小經濟條件不好,一直以來生活也很節儉,從沒見他出去旅游過,也沒見他買過什么奢侈品。但是,出來工作這些年,他給父母買了房,閑暇時間自己自費報班學鋼琴繪畫,生活很愜意。
詩和遠方,不是只有走出去才有。而且,追逐詩和遠方的同時,你需要認清那些美麗背后殘酷的現實,要自己為自己的夢想買單,不是讓別人為你背負。
今天的文字就到這里,點個贊再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