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備
什么是嘉年華?是狂歡節嗎?是最佳的年華嗎?是...是什么呢?
有人把《嘉年華》這部電影與韓國的《熔爐》比?
謝謝您。對不起,真沒覺得能比,而且相當失望。
第一,? 單純從電影本身而言,主題不明確。一部好的電影,必須主題明確。你說它是商業片?類型不像。你說它是文藝片?文學性不夠。你說它是記錄片...那啥...它還真不是。
好嘛,回來說說主題,這片子到底講什么的?被性侵女童的心路?黑戶少女尋找自我的心路?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失?現代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強奸幼女引發的社會事件?以會長為代表的黑惡勢力?線頭太多太雜,反而失去了重心。什么都沒說明白。那么,請問導演,這片子有什么資格跟《熔爐》比?我說這片子你到底想說什么?唯一有錯的是會長,性侵是犯罪,但這人就沒露過臉。你肯定是要揭露黑暗?連主犯都只有背影,如何讓觀眾產生共鳴?
第二,? 從拍攝手法而言,劇情推動緩慢,沒用的鏡頭太多太雜。正是由于主題不明確,導致鏡頭雜亂。小文在沙灘看別人拍婚紗照,小米偷偷多報洗被單毛巾的數量收取回扣,旅店經理拜財神,莉莉被男友出賣去陪老板喝酒被打,莉莉墮胎,小米黑戶要辦身份證被迫賣身,小米多次勒索會長最后被暴打一頓,小米偷了莉莉的摩托車逃跑......這些跟主線到底有什么關系?
能否大膽猜測,《嘉年華》的主題是不同階層女性的艱難人生?那大家把重心放在法醫作偽證和警察涉貪贓枉法是不是又偏了?那么,請問導演,這些零七八碎的鏡頭,只讓人覺得這些女人的不幸都是自找的。小米一點不值得同情,她藏起來重要證據就是要勒索會長,她拿了另一個重要證據(發套)不交出來是因為她想據為己有,她每次跟律師見面都是為了錢,最后交出視頻也是因為需要律師保護她替她交醫藥費。
最后,她逃跑是偷了莉莉的摩托車,又把摩托車開到機動車道,一路違法。這樣的女人,被暴打不是很正常?為啥不能安排她因為同情小文而主動找律師交出證據?而莉莉墮胎,誰讓你不離開那個渣男?都知道是渣男還要跟,就是自找。整個電影,所有女人的痛苦都是自找的...那么,請問導演,你是想說女人no zuo no die?你對女性的社會認知到底是什么?你的價值觀呢?
第三,? 不夠黑暗也不夠光明,爛糊糊的一團。電影嘛,黑白即使分不清,那也要無間道那樣的分明。這里,律師是好人,有多好?有多執著?遞交視頻證據之后,警察伙同法醫做偽證。
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突然就新聞里宣布正能量的對涉事的法醫及警察做處理,會長被收押……憑啥!?
神兵天降?好,警察是壞人,有多壞?沒看出來啊,從電影情節上看,他只是履行了他該做的調查啊?有什么明顯的證據證明他受賄了啊?法醫是他叫來的?是他行賄法醫?他逼問孩子是不是喝酒了,這有問題嗎?確實喝了啊?
好吧,我來告訴你被刪掉的劇情是什么。王隊長逼問孩子喝酒,是想指控孩子酒后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也沒看清是誰侵犯了她,因為兩個小學生從未喝過酒,如果喝了兩瓶啤酒,的確無法指認犯罪嫌疑人。律師看出王隊長居心叵測,所以把孩子帶走了。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律師追問孩子是否收過錢或者禮物,是因為如果孩子收了,就可能被控“嫖宿幼女”,而不是“強奸幼女”,量刑不同,而且孩子會被打上“雛妓”的標簽。里面這么多該講清楚的不講清楚,然后劇情就亂了......主題也模糊了.....那請問導演,這片子有什么資格跟熔爐比?推動立法?這些探案過程和法庭論辯的細節你講清楚了嗎?
第四, 從電影情節來看,兩個家庭明顯處于不同階層,對孩子教育也有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
導演未曾簡單粗暴地指責什么人,但對兩個原生家庭的鏡頭描述,都看得出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小文的父母離婚了,父親是游樂園里看門的,母親整天跳舞半夜回家,對孩子不聞不問。小文缺少愛,跟父母缺少交流,家中充斥著爭執、暴力和謊言。因此她會跟干爹出去玩,敢于夜不歸宿,而且撒謊成性。
而小文的好朋友來自中產家庭,父母的穿著打扮得體,一看就是知識分子。孩子不會撒謊,什么都跟媽媽說,因此才揭露了被性侵的犯罪事實。這里面隱藏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就是,孩子被性侵是家長沒教育好,是孩子自己不懂事,不僅把自己毀了,還毀了好朋友。聯想到江歌案,觀眾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是沒可能。那么,請問導演,你的主旋律到底是什么?指責父母的角色缺失?
好吧,我去了電影院,根本不是排片的問題,也不是像推文所說的,場場爆滿。晚上18:50的場次,繁華商業中心的影院,滿場只有不到30人。
很好的題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述,無論哪種表述都可以拍出很好的電影。可以拍懸疑,拍破案,拍法庭辯護,拍社會黑暗,拍心理創傷......但不能混拍啊,啥都摻和一點,好好的滿漢全席成東北亂燉了。
這么好的演員,這么好的攝影,這么好的主旋律......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