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追求與行為

價值追求與行為

大腦會設計規則來保證我們的安全。大部分情況下,大腦的這個安排還是很有效果的。當我們第一次被火爐燙到后,大腦就會制定一個非常有用的規則:不要碰滾燙的火爐。

但是很明顯,有時候大腦有點過分執著于規則了。佩內洛普的大腦告訴她,外面的世界十分危險,所以最好安全地待在家里。她的大腦有一句話說得對,外面的世界確實是一個危險的地方。但是外面的世界并沒有危險到讓人無地容身的地步。進一步講,與世隔絕是不現實的,至少對佩內洛普是這樣的,因為她寧愿走出去,把歡樂帶給大家,也不愿意一直待在安全的家里,浪費生命。

對佩內洛普來說,這是一段奇怪的痛苦經歷。她想要過自己的生活,但是她的大腦卻希望她藏起來。就好像她的身體里有另外一個自我,造了一堵高高的圍墻,讓她無法獲得自由,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難怪和她有類似經歷的人都告訴過我,他們好像一直都在跟自己的大腦打架。

按照這個角度研究下去,我們就會發現,由不同模塊組成的大腦通常有著強烈的競爭欲望。有時候,大腦的不同模塊之間也會互相競爭。驚恐性障礙就是因為原始大腦總是緊張兮兮,而我們的理智卻認為沒什么值得慌張的。

要贏得與原始大腦的戰爭是很困難的,因為那通常意味著我們也要和自己強烈的情緒作斗爭。但是,有困難并不等于沒有希望。我們可以試著繞開情緒,從而找到方法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訓練大腦

我們不與大腦進行爭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大腦內部已經在爭斗了。這不是比喻。我們的大腦確實具備某些結構,能夠幫助我們忽視原始大腦的命令。例如,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叫做前扣帶回(ACC),它的作用是作為媒介,在制造恐慌的邊緣系統和理性、高級的大腦皮層之間傳遞信息。就像是在法庭上辯論一樣,一方是制造恐慌的、情緒化的邊緣系統,而另一方是冷靜的、遵循規律的大腦皮層。中間的ACC則是法官,它決定了制造恐慌的系統是否起決定作用(Franklandetal,2004)。和法庭上一樣,ACC采取判例法的原則進行判決,也就是說原始大腦之前獲勝的次數越多,它再次獲勝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好消息是,經過強化,ACC能夠更傾向于理智,從而符合我們的價值追求。這些價值追求能夠使我們的行為更有意義。當我們試圖控制焦慮感時,就應該這樣做。

強化ACC的作用并不意味著能夠阻止原始大腦產生焦慮的情緒。我們也不需要阻止原始大腦的活動。相反,當原始大腦發表意見時,我們只需做出不一樣的回應即可。通過練習,我們可以更多地讓理智指導我們的行為,而不是被原始大腦誤導。

事實上,原始大腦的存在,以及它對我們行為的引導未必會構成問題。但每當我們接受了胡思亂想、焦慮和做事拖拖拉拉等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在原始大腦的指揮下,強化這些行為。

還記得柵欄后面的狗嗎?它在院子的小路上走來走去,用歇斯底里的狂吠來對付自己眼中的威脅,卻渾然不知這讓自己和其他人都感到十分痛苦。狂吠會不斷強化它的行為,一段時間后,它會變得更加焦慮,更有侵略性。但受過良好訓練的狗是不會讓瘋狂的大腦控制自己的a經過訓練,狗的行為可以更加冷靜,即使這有違自己的沖動。人和狗一樣,都不應該按照沖動和情緒行事。

在我們家里,當狗聽到門鈴聲而變得狂躁時,我們不會讓它繼續歇斯底里地叫喚下去。當然,我們也不用消除它這種保護人類的天性。相反,我們會感謝它是一只優秀的看門狗,然后讓它相信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下,所以沒必要再大驚小怪。雖然它有時聽到門鈴響仍然會很激動,甚至有時會感到害怕,但是慢慢地它就能學會退到我們身后,讓我們人類來處理問題。

狗的天性要求它去保衛自己的領地,我們應該感謝它這一點,但是我們不應允許狗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歇斯底地亂叫。

如果你不介意我這樣比喻的話,我們可以按照同樣的方式來應付我們的原始大腦。我們越是允許原始大腦控制我們的行為(例如,允許大腦在沒有威脅的時候也控制我們的行為,就像佩內洛普那樣),原始大腦就會變得越強大,對我們的影響就越深(Schhmdetal,2010)。但這個過程反過來也是行得通的。我們可以用這種方式帶動大腦,讓它為我們的價值追求服務。警察、士兵、消防員就是這樣做的。通過訓練,他們在緊急情況下不會因為沖動而做出反應,而是按照最有益于現場救援任務順利進行的方式做出反應。

大腦能夠從生理變化上反映出訓練的類型。例如,扁桃核會讓帶有恐怖色彩的記憶影響人的一生。但是,通過強化充當緩沖器的ACC等系統的作用,我們可以降低這種記憶的影響力。也就是說,經過訓練,我們可以無視那些會給我們帶來麻煩的沖動,就像一只狗經過訓練可以無視自己的沖動一樣。

越是勤加練習,這種方法就越容易操作,但這需要我們下點工夫。首先我們應該把價值追求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畢竟,如果我們打算違背大腦的意愿,那么明確自己的價值觀能讓我們更加明白為什么非要這樣做,也更明白除了不聽從大腦的指揮我們還有哪些選擇。人生價值既可以為我們違背大腦的意愿提供理由,也能夠在我們制定決策的時候為我們指明方向。

理智

至此我們一直在討論如何管理原始大腦。現在讓我們再花一點時間來了解一下與之對應的另一部分:理智。我們的價值追求就是由它產生的。

當我們的原始大腦正在煞有介事地慌張、沮喪、胡思亂想或者生氣時,我們也可以要求理智做出相應的反應。我們把大腦的這種理智反應叫做心理彈性。

行為心理學家用心理彈性來描述人們回應環境變化而非內心變化的意愿。原始大腦希望恪守某些規則來行事,因為這些規則是根據過去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而心理彈性則著眼于現在,甚至有時它需要人們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而忍受些許的不適感,因為心理彈性以價值追求為導向,而不是以想法和感覺為導向[節選自貝爾(Baer)的文章,2010 ]。

與其壓制大腦,我們其實可以根據心理彈性打一場不一樣的戰爭。我們可以為了心理彈性而奮斗,過上理想的生活,但同時又記得原始大腦總想限制我們的行為,而我們并不需要被它限制住這—點。

追求心理彈性的方法有千萬種。比如,你正在參加一個雞尾酒會,此時你的大腦不希望你被人拒絕,因此便利用焦慮感來懲罰你,強迫你保持低調。它希望你遵守它制定的規則:不要和陌生人接觸,待在衛生間里不出來。但是,盡管原始大腦認為你的處境很危險,你仍然可以假裝自己是一個個性開朗又合群的人,和別人談笑風生。

然而困難的是,大腦是通過懲罰來將其制定的規則強加于我們的,所以當我們試圖打破規則時,就會感覺很不舒服。因此,我們應該擁有一種更強大的秘密武器來幫助我們克服這些不舒服的感覺。這個秘密武器就是我們的價值追求。當我們對自己非常重要的理想有了一個清晰認識時,我們就會擁有強有力的理由來反抗大腦的意愿。另外,當大腦提出的要求既無道理又會讓我們付出巨大代價時,對價值追求的清晰理解也能提供給我們變通的動力。

不可避免的是,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始終都會引起不適感。如果你是因為焦慮而感到痛苦不堪,那么為了解脫出來,重獲自由,在一段時間內這種焦慮感一定會更強烈。如果你是因為沮喪而感覺自己的世界變小了,那么開拓你的世界有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讓你不斷地想起自己感覺沮喪和悲傷的原因,從而變得更加難過。

但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基本問題:我是追求自由呢,還是追求安全呢?雖然追求自由和追求安全都需要付出代價,都會以各自的方式給人們帶來不適感,但我認為每個人都是渴望自由的,都希望可以自由地做選擇,通過靈活的方式來擁抱生活,而不是為了安全甘愿一輩子躲在角落里。

然而,當我們追求自由時,我們應該先弄清楚自己在為什么而戰。

尋找人生價值

人生短短數十載,你會如何度過?更確切地說,你是愿意為家庭付出畢生精力,還是會為工作嘔心瀝血?你會用一生去追求宗教信仰還是政治抱負?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的時間,那么生活的哪一部分對你來說才是最不舍的?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希望人們怎么評價你?

如果你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感覺很糾結,那么我要告訴你,有很多人都會和你一樣糾結,他們也很難回答這些問題。

從理論上講,描述自己的人生價值并不難,你只要確定什么東西對自己最重要就可以6—旦找到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但事實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得多。按照我的從業經驗,很多人都無法確定到底什么對自己最重要。他們說好像所有的東西都很重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很難分清什么東西對自己重要,什么東西對自己不重要。

即使我們有著明確的價值觀,一些生活需求也會把我們引入歧途。原始大腦對我們的人生價值絲毫不感興趣,因此它選擇的方向常與價值取向相反。比如佩內洛普本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表演藝術家,而她的大腦卻告訴她:“遠離那個該死的舞臺!”

海耶斯、斯特羅薩爾和威爾遜(1999)把人生價值比作地圖上的方向標。一個人可以朝西走,但是可能永遠都到不了“西方”。這是一趟沒有終點的旅程,但我們的價值追求可以確保無論我們表現得好與壞,我們總歸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一路上會達成一個又一個目標,但是卻永遠不會停止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由此可見,清晰的價值追求是對抗專橫的原始大腦的有效手段。為了讓價值追求發揮作用,我們最好用“我想如何做”而不是“我們想得到什么”的形式來描述價值追求。比如:“我想成為一位出色的母親”,而不是“我希望孩子能夠愛我”;“為了我的政治抱負,我想成為一名倡導者”,而不是“我希望贏得這次選舉”。

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能夠在我們掙扎著與原始大腦共存的時候為我們提供些指導。但關鍵是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接下來的練習有助于我們做到這一點。

為了幫助人們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心理學家凱利?威爾遜(KellyWilson)和她的同事們(2010)找出了對許多人都十分重要的10個范疇:

家庭關系(不同于婚姻關系或子女關系)

婚姻、伴侶或者其他類似的親密關系子女關系

友誼、社會關系

就業

教育、培訓

娛樂

精神追求

公民身份、社區生活

身體健康

其他

上述哪一個范疇對你最重要呢?對你來講非常重要的事是否被列出來了?威爾遜博士建議我們對上述各項的重要性進行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重要,10分代表非常重要。在你進行下面的練習之前,請先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一下,到底什么事情對自己最重要。

為上述各項打分后,如果某些或者全部選項的得分都非常高,那么試著先排除5個選項,縮小選擇范圍,直到找到對你來講最重要的事情為止。

同時,試著描述一下各項對你的行為有哪些影響。比如,親密關系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那么請描述一下你在親密關系中想要如何行事,而不是你想得到什么感覺、你想要其他人怎么做或者你想要得到什么利益。

一旦縮小了選擇范圍,那么下一個問題就是:你是否正在為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問問自己是不是生活需求或者原始大腦的需求使你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如果真是這樣,那么你應該怎樣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其實追求人生價值并不需要大費周章。比如,你的人生價值是成為一名出色的父親。這并不需要你裝腔作勢地做些表面文章,天天帶孩子去動物園,或者買最貴的玩具和衣服。相反,采取簡單而有意義的方式更為有效。例如,提醒你的孩子停下手中的工作休息一會兒,為她講故事,或者逗她(他)開懷大笑。以成為出色的父母為人生價值的人們,只需著眼于細節就能與孩子建立起簡單又有意義的親密關系。

因此,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追求,你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此時此刻,我是否正在為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類人而努力著?

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并不是一刻不停地按照人生價值來選擇自己的行為,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喬安妮?達爾(JoarmeDahl)和她的同事們(2009)勾勒出了人們在以價值追求為導向選擇行為時三種最常見的干擾因素。

1.逃避想法和感覺的沖動。一件事情對我們的意義越大,它所隱藏的風險也就越大。比如,佩內洛普很想成為出色的演員,那么她就必須承受在舞臺上丟臉和表演失敗的風險。畢竟,如果她不在乎表演,那么即使演砸了也不會有什么關系。這時,大腦就會通過強迫她遠離舞臺的方法來避免承受失敗的痛苦,并對她說:“你只有不再焦慮了,才算做好了登上舞臺的準備。”于是,她會采取數不清的辦法來控制自己的焦慮感,結果反而讓自己的表演更失敗了。‘‘逃開不適感就能追求人生價值”這種觀點其實就是大腦常用的鬼把戲。因此,這位初出茅廬的演員必須接受自己的焦慮感,才能追求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東西,畢竟沒人說過追求人生價值是件容易的事。

2.次要回報的誘惑,比如贊美和名次。金錢、地位、贊美之類的回報是非常美妙的,這會讓生活變得非常刺激,但是它們和人生價值是兩回事。比如,一個人認為自己的人生價值是接受教育,那么他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未必能成為好學生。將好成績與好學生的概念混淆在一起的風險在于,好成績之類的次要回報是轉瞬即逝的。獲得次要回報后,我們立刻就會感到非常空虛、不滿足,最終由于對次要回報的欲望越來越強烈而與價值追求背道而馳。以接受教育為人生價值的人或許很明白這一點,那就是能否成為好學生與成績是沒有必然聯系的。在追求人生價值的路上,一個人總是要做出這樣或那樣的犧牲,但最終對人生價值的追求要比一張成績單更有意義,因為成績很快就會被遺忘,而達成人生價值帶來的喜悅是永恒的。

達爾博士和他的同事們提供了一些指導性的問題,來幫助我們區分人生價值和次要回報:

如果你希望做到的事都成功做到了,那么接下來的人生你該怎樣度過?

如果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你會怎么利用這個地位呢?

如果你突然快樂了也安全了,那么接下來你會做些什么?

3.取悅他人。有時候我們迷失了人生的價值,是因為我們總是在做別人希望我們做的事情。取悅別人其實是一種很誘人的陷阱。取悅別人的行為很多時候看上去好像和我們的人生價值是一致的,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取悅別人會使我們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無法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最終成為為別人而活的“傀儡”。

不能一刻不停地按照自己的人生價值去生活并不意味著就要世界末日了,因為這個事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如果追求人生價值真的是輕而易舉、沒有痛苦的,那么任何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了。

除了做出各種牲犧外,竭盡全力地追求人生價值還需要我們具備自制力。

在接下來的章節里,我們將會討論到大腦和我們作對時會用到的一些很特別的方式。而追求人生價值就是對抗原始大腦天性的重要武器,因此尋找人生價值并不是紙上談兵。我希望大家在這一節上多花點時間的原因就在于此。

需要控制的是生活,而非大腦

雖然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會干擾我們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多半時候阻礙我們的是大腦。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因為追求人生價值往往意味著我們要面對許多風險。如果我們追求的人生價值是成為優秀的父母,那么我們就要面對自己的孩子不能成龍成鳳的風險;如果我們追求的人生價值是甜蜜的婚姻,那么我們就要面對離婚的風險;如果我們追求的人生價值是健康的體魄,那么我們就要面對生病的風險。我們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常伴有強烈的恐懼感,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的,而且這種恐懼感會在我們有意將其忽略并繼續追求人生價值時突然出現。

但好消息是,我們不會一直恐懼下去,反而會對這些恐懼感習以為常。而且,我們越是接近那些看起來很危險的東西,它們帶來的威脅感就越小(VanBockstaeleetal,2010)。也就是說,我們越是朝著人生價值的方向前進,我們需要面對的風險則越沒有威脅感。當佩內洛普的表演生涯如日中天的時候,失敗的風險在她腦海中是非常小的,因為她已經和觀眾快樂地融為一體了。當然,她也會一陣陣地害怕表演時犯錯誤,但這并不是發生在她認為孰能無過的時候,而是發生在她忽略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而躲在家里的那段日子里。

佩內洛普如果聰明的話,就應該打破大腦強加給她的規則。她想要解脫,也一定愿意為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斗,把自己的大腦拖回現實世界。一旦大腦接觸到了現實世界,或許就會適應了。即使不能適應,佩內洛普也至少能找回自己的生活,然后漸漸熟練地忽略掉大腦的意見。對她來說,明白自己為何違抗大腦制定的規則并堅定地追求人生價值,會讓她更容易經受得起原始大腦的一再強求。

她還可以利用我們在之前章節中講過的技能(比如一邊賽車一邊看比賽的技能,回答“我想做的是……”這個問題的技能,以及學做棋盤的技能等),學會從遠處觀察大腦。首先,她可以利用違反直覺的方式奪回生活的主動權:主動改變某個行為,使大腦也跟著改變。例如,她主動打破了大腦制定的“不許開車”的規則,那么焦慮感會更加強烈。但是,焦慮感最終會越來越弱,逐漸平息。也就是說,她的大腦會開始聽從她的領導。可見,追求人生價值通常不僅意味著我們要做出與想法相反的行為,還意味著我們有時候需要承受不適感。

在“生活在于細節”的練習中,你會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及應該如何做才能去追求它。那么現在我要問你一個稍微有點挑戰性的問題:你現在是否正在為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奮斗著呢?如果是的,那么你是不是一直都是這么做的呢?重新審視自己上周做過的事,你會有什么發現?你是會發現自己的行為與價值取向相一致,還是會發現有其他事情在主導你的行為,導致你偏離了人生方向?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行為與價值取向不一致,那么我敢打賭,你只是受了某種習慣的影響罷了,而原始大腦制造出來的規則就是這些習慣產生的基礎。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這種事,但我們還是會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活個痛快。

在經歷那次交通事故后,佩內洛普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她的大腦制定的規則越來越多,她的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了。大腦常告訴她“那個地方是不安全的”或者“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因而她遠離了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當她決定要找回自己的生活時,她需要先打破這些規則,才能重新定義自己的生活。但是不要擔心,打破規則的感覺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

比如一個人想通過減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但他卻被這樣的想法困擾著:“我根本就不是進健身房鍛煉的那種人。”其實,要成為經常去健身房的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去幾次健身房。起初,這可能會讓他感到尷尬,他會感嘆這就是命運,繼而感覺肥胖或許是生命中無法改變的一部分。但是去了幾次健身房之后,他很快就會習慣那里的環境,與周圍的人交上朋友,然后氣定神閑地繼續鍛煉下去。因此,只要一直打破大腦的規則,他就能成為健身房的常客。

佩內洛普目前并不認為自己能夠開車去商店,但她需要打破這個規則,因為當她打破的規則越來越多時,她就越容易打破規則。

決定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有時候意味著要強迫大腦違背其意愿而改變行為。但它不會輕易認輸,它會做出有力的反擊,讓你感到焦慮、悲傷,甚至出現身體上的不適感。但是它只是在保護你,而不會傷害你,用不了多久,它就會適應這些改變的。

下面有一些策略,可以幫助我們用行動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

1.時常想想自己的價值追求。把它們寫下來,然后經常掛在嘴邊。筒單寫下什么東西對你最重要,這就足以幫你擺脫大腦的控制了(Kanter,BuschandRusch,2009)。你對人生價值理解得越深刻,就越容易將打破大腦的規則視為理所當然。

2.從小事做起。哪怕你追求的是健康的體魄,也沒必要去跑馬拉松。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當前的能力如何,就盲目地將起點定得過高,那么你很容易就會失敗。你應該先從一些沒有威脅性的事情做起,比如每天在跑步機上鍛煉10分鐘。不久你就會發現你的大腦會開始認可這件事情,甚至主動期待去做這件事。

3.每次只邁一小步。有時候期待追求人生價值的念頭會過于強烈,因此不要總是去想成功后的輝煌。如果你想去健身房,那么就先穿上鞋再說吧。然后確定自己真的走到了門口。就這樣一點點地完成每件小事,最后等你意識到的時候,你就已經在健身房開心地鍛煉了!

4.利用刺激物。堅持不懈地追求人生價值需要你養成新的習慣。你要利用便條、鬧鐘和其他工具來督促自己不斷前行,因為新的習慣可能會違背大腦制定的規則,所以大腦很容易就會將這種新的習慣拋之腦后。

5.按照計劃行事,而不是情緒。大腦不會輕易讓你去追求人生價值,尤其是你非常沮喪的時候。因此,你應該制訂一個計劃,然后無論喜歡與否都要堅持執行,不要等到想做了再去做(Kanter,BuschandRusch,2009)。

6.不要將行動前的準備與想法混淆在一起。害怕去健身房或者擔心買的衣服不適合在健身房穿,并不能和去健身房畫等號。大腦經常將想法與行動混淆在一起。

7.在追求人生價值的過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做的事(比如“我想過得健康”)上,而不是集中在你不想做的事(比如“我不想變胖”)上。

8.記住,大腦可能會拒絕改變。大腦會告訴你,你正面臨著風險,變得越來越不安全;你在懷疑自我;你在打破它制定的有關安全、穩定和可預測性的規則。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大腦會這樣反抗的。

9.記住,任何人都可以養成新的習慣。你可以將培養新習慣的過程當作一種試驗。如果試驗結果不理想,就問問自己到底是為什么,找到原因后再解決問題(Martel,DimidjianandHerman-Dunn,2010)。如果你今天沒去健身房,那么就問問自己到底是什么阻礙了自己,然后把它說出來,用文字記下來,時常拿出來看一看,督促自己,這樣它就不會再變成你的絆腳石了。

10.追求人生價值并不能保證你過得快樂。追求人生價值只能保證你過得有意義。

11.暫時找不到人生價值是很正常的事。

12.最后,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你未必能控制住自己的大腦,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你的大腦不允許此刻的你去享受幸福,那么你至少可以朝著人生價值的方向前進一點點。也就是說,你的大腦可能會告訴你要感覺什么、往哪里去或者要做些什么,但是你并不一定要遵循它的指令。

打破大腦的規則可能會讓情緒頓時沒了方向,無論是驕傲、害羞還是快樂、焦慮,都會混在一起D但接下來的這項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被情緒影響,從而始終把注意力放在價值追求上。

打破太腦的規則

打破大腦的規則有可能會讓你迷失方向。這項練習將通過讓你注意到追求人生價值的影響(包括令人快樂的結果,也包括令人不快的結果),來促使你堅持正確的人生方向。

假如,大腦堅持認為你應該為了安全而老老實實地待在派對的一角,當個“壁花小姐”,而你的人生價值則要求你多去認識些朋友。現在,試著判斷一下到底是大腦的哪些規則讓你去當“壁花小姐”的。大腦是不是希望你裝作是在埋頭看雜志?還是讓你干脆藏在衛生間里?只讓你和認識的人說話?

一旦你明確了大腦的具體規則,那么接下來就要打破其中一項。你可以先從比較簡單的規則開始,但其實規則的復雜程度或者重要性真的并不重要,因為我鼓勵你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你明白規則被打破之后會發生什么。

觀察一下當你在準備打破規則時,你都有哪些想法和感覺,并把它們描述出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觀察一下你在打破規則之后有什么感覺。

當你為了追求人生價值而打破了一項大腦的規則之后;你的感覺很可能會相當棒,但這種愉悅感有時會被打破規則時的不適感所掩蓋。這種模棱兩可的感覺其實很正常,所以你應該等一段時間再對自己打破規則的行為做評價。總的來說,你是否認為這樣做值得?下一次還會這么做嗎?

大腦的陷阱:等待想法或感覺自行改變

佩內洛普最想做的就是從焦慮感中解脫出來。和她有類似情況的人數不勝數。毫無疑問,我們都想從大腦的桎梏中解脫出來,自由灑脫地生活,而我們中有許多人還認為只有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之后,才能奪回生活的主動權。我們甚至相信,必須在這種受困的情況下等待一段時間,等到感覺好一些了,也就是那些想法和感覺都自動消失之后,我們才能繼續生活下去。

事實上,等待想法和感覺自行改變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糟。以佩內洛普為例,如果她想要等待焦慮感自動消失,那么她就會因為有了焦慮感而變得更加焦慮、更加抑郁,也更害怕在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時遭遇失敗。等待是一個陷阱,因為我們可能等一輩子也等不到想法和感覺自動改變的那一天。其實我們并不需要大腦的允許才能繼續生活。

對于佩內洛普來說,壞消息是不經歷痛苦就無法走出困境,而好消息是,這種痛苦只是一種假象。大腦讓她避免的事物都不會真正傷害到她,盡管那些頑固的想法和感覺在她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后仍然存在。

佩內洛普一邊要聽著大腦灌輸給她的“你已經無法再引人注目了”的想法,一邊還要應對大腦在她忽視了人生價值時形成的慣性。

我們都傾向于相信自己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在佩內洛普待在家里無所事事的那段時間里,關于外面的世界有多危險的想法已經在她腦海中演練了無數次。她甚至認為為了追求人生價值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就是在犯錯誤。

大腦還讓她把過去和人生價值混為了一談。她相信自己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因此她感到很舒服、很熟悉,認為一切都是預料之中的事。而追求人生價值則需要她改變行為,這讓她感到很不舒服。

她在心理彈性方面的嘗試也讓她覺得羞愧,因為這說明她的行為以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假設都是錯誤的。大腦既然已經在某種行為中投入了精力,它可不想被認為是錯的。但佩內洛普如果能夠明白即使“犯了錯”也不會感覺太糟糕,尤其是“犯了錯”還能讓生活回到正軌,那么她就不會太排斥行為上的改變。

暴露在自己一直都在逃避的事情面前讓佩內洛普感到非常焦慮。她的大腦會不顧一切地警告她:你把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了!焦慮感愈加強烈,但是并不能傷害到她,而且也不會持續太久。

迫使我們的大腦去面對焦慮感的成因有點像在改變一個孩子的壞脾氣。如果一個孩子習慣了通過發脾氣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那么他會期待下一次發脾氣能收獲更好的效果。如果發脾氣不起作用了,他就會嘗試用更加激烈的方法來達到目的,比如放聲哭鬧等。但是用不了多久,通過有效的訓練,孩子就會慢慢懂得發脾氣是沒用的。雖然之后他可能偶爾還會發脾氣,但是只要大人們的反應一直都不會對他這種行為構成鼓勵,他就會慢慢改掉壞脾氣。

改掉愛發脾氣的習慣最害怕半途而廢。如果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時大人們妥協了,那么孩子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小脾氣是不管用的,必須發大脾氣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旦他形成了這樣的認識,大人們以后再想改掉他的壞脾氣就要比之前更加困難。

由此可見,佩內洛普只要不半途而廢,就能應對焦慮感。如果她中途退縮了,那么她再次嘗試克服焦慮感的時候就要比之前難得多了。

重新回到現實世界會讓她想起自己在閉門不出時都錯過了什么,因而感到非常難過。她可能會想起逐漸疏遠的人際關系,自己沒能參加的演出,以及自己是多么渴望再次把快樂帶給觀眾。這些想法可能會把她的大腦又帶回到以前的模式,動用一切手段來指出她到底做錯了什么,導致她再次陷人停滯不前的生活狀態。所以此時的佩內洛普最不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其實,做錯了什么都無所謂,只要她能再次行動起來就可以了。

當她再次面對自己錯過的觀眾和舞臺時,佩內洛普會變得非常難過。每次人們對她說“你到底去哪了?我們都很想你!”時,她還會有些羞愧。但是當她的生活漸漸回到正軌時,所有讓她感到快樂的生活片段就會慢慢凝聚在一起,使她在追求人生價值的路上走得越來越遠,前行的腳步就越來越輕盈。

和大腦一起追求有意義的人生

為什么非要和大腦作對呢?它能用情緒壓倒我們,還可以舉出無數的證據來反駁我們。畢竟,它的工作是保證我們能生存下去,而不是保證我們可以獲得幸福和快樂。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與其和大腦針鋒相對,我們不如帶著大腦,以及它的那些焦慮感和煩惱,一起上路,去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而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什么,能夠為我們提供足夠的動力來徹底放棄與大腦繼續糾纏下去,也能提供給我們一個違背大腦的理由,為創造有意義的生活指明方向。

在下一部分中,我們將探討一些更為復雜的方法,大腦就是利用這些方法保護我們的,其中還包括大腦在與我們爭論時無往不利的秘訣。當然,前提是我們允許自己陷人這場爭論的泥潭。

人類祖先經歷過我們現代人從未經歷過的危險,大腦便將他們出生人死得來的經驗教訓記錄了下來,其生存技能也因此日臻完美。但不幸的是,這些生存技能很容易讓我們偏離追求人生價值的方向,

陷人與想法和感覺的苦戰中。所以我們需要觀察大腦,卻不需要打敗它。相反,我認為我們應該對大腦的保護意識提出表揚,同時也要按照我們自己的價值理念去生活。

當然,稱職的大腦可不會對我們的忤逆行為坐視不管。它會動用所有手段讓我們聽從它的指揮,這就是下一個部分會講到的事。

那么,現在就來看一看,大腦為了保護我們的人身安全還有哪些“髙招”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182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489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29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776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10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6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60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36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8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31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3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58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54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54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69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73評論 3 39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05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