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雙生
像我這樣,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沿著固有的生活階梯往前走的人,看了電影《七十七天》,其實是比較難以深切體會男主那特有的冒險精神和堅定的信念。
疑問,也就從這里展開。
一個人,用將近三個月時間,去穿越無人區,只為抗爭這命運所安排下的生活之不甘。
沉浸式籠罩的孤獨感,以及伴隨著完全無法預知隨時隨刻的死亡威脅,這究竟是什么念想,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驅動力與吸引力?
難道,真實世界里的男主,因為將生死拋向了一旁,沒有了死的羈絆,反倒能向死而生,隨心從欲?
向死而生,嗯,這可能是一種解釋。
但對于我這樣一位旁觀者,似乎還是不知道該怎么代入“向死而生”這樣一種情境?
還是用第三方的客觀視角,旁觀來看這位男主的經歷,這一種純粹的堅持。
倒不禁讓我想起來,自己年少時,曾經有一套我想了很久也爭取了很久卻始終難以得到的紅白游戲機,最終的最終,在我的聲嘶力竭甚至無理取鬧般的堅持之下,終于得到了。父母應該也看得出來是咬牙般的答允(價格對我們家庭來說也是一筆小巨款)。
得到應允的那一刻,我特別特別的開心。那一刻的開心,也印刻在我的記憶深處。
這應該也是我到目前為止,開心值最頂點的一次。像那一次一樣那么純粹和徹底的開心感受,在后來多年的時間和歲月里,我再也沒有體會過。
似乎有一點點能理解男主的堅持了。
那種堅持的背后驅動,是真實存在的一種掙扎,一種抗爭,一種為了達到某個目的卻主動權不在自己的不甘心。
而老天爺,也應該是唯一可以給到男主結果的那個“人”。
雖然從電影的語言表達來看,這種毅然孤身前行有些無理,甚至有些盲目。
但男主的這種堅持,最終還是得到了“老天爺”的恩準。
在“得到”的那一刻,對男主而言,何嘗不是一種無上的快樂?
我在想他應該異常渴望那一剎那的快樂與愉悅感才如此義無反顧的吧?
這種快樂,也一定是“得到”之前的他,難以體會難以接近的一種烏托邦式的美好。
即便這種“恩準”的過程會接近死亡,那也是他通過挑戰自己的臨界點,來考驗到了老天爺不仁的閾值。
但還是,感受不到那么真實。
一如電影里的畫面,老天爺安排的場面是那么的完美,每一幅,都直接可以作為高清的海報。
處在滾滾紅塵濁浪滔天的都市里,這樣的風景很是會迷惑到我等。
我們何曾見過這么湛藍的天空和清澈的眼神,這也是西藏給到我們大多數人的美好。
越是美好越是艱苦,但電影其實并沒有在表達這些,這也是一種錯位。
男主并不是為了風景前行,作為觀影者的我也并不能理解無關宗教信仰的堅持。
我只是知道,借著影片,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竟如此冷靜的分析了這么多。
但我能理解,闖過無人區,男主應該也會有無上的快樂,跟我年少時一樣。
那其實也是對物欲的順從。即便在那個似乎看不到物欲的天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