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岡仁波齊》上映的同時,就有關于《七十七天》的宣傳出現。當有天說起岡仁波齊峰的時候,有朋友說《七十七天》即將上映了。
上映的第一天,我立即趕去看了,擔心這種小眾的文藝片過不了兩天就會下線。并不大的放映廳里,四五個觀眾,很安靜,我相信他們都是同類。
1? ?致匠心
這部影片全程呈現的壯闊瑰麗的風光,美輪美奐的鏡頭,每一幀都是大片既視感,為整個影片增色無限,把羌塘無人區的美景呈現給了多數無法親臨其境的觀眾們。藏區極致的美、高海拔地區的蒼涼、自由自在的野生動物,讓你目不暇接,產生在看影展的錯覺。
電影的攝影是一位重量級的、七獲金馬獎的攝影指導李屏賓。我最喜歡他的一部《刺客聶影娘》,深深影響我的攝影理念,還有《長江圖》,他絕對是華人圈最有情懷的攝影師。
說起當初請李屏賓老師加入《七十七天》拍攝,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導演介紹拍攝外景地的條件后,李屏賓老師聽完介紹,并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回到洛杉磯,在家里后山上爬了一星期山,堅持鍛煉身體,覺得自己身體可以應對嚴酷的環境,才決定進入劇組在極地高海拔無人區進行拍攝工作,這也是電影前輩值得敬佩的品德這樣一部電影,就算再苦,他也想參加。
最后一次進藏區拍攝前,李屏賓老師就有輕微咳嗽,在高原地區身體出現問題,病情很容易加重并不容易好轉,很長一段時間李屏賓的咳嗽都非常厲害,他不但拒絕了大家讓他去平原休息的提議,甚至為了拍攝效果,多長時間的鏡頭都強忍著咳嗽,每次導演喊“咔”,他都會長時間咳嗽不止。
無論是獲獎無數的大師,還是普通場工,全組上下80余人,攜帶著大量重型器材,三進三出無人區腹地,克服了交通、用水、飲食、高反、溫差、缺氧甚至上廁所等無數的阻礙,最終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一碗紅燒肉都成奢望,但這群“瘋子”竟全都無怨無悔。
雖然經費緊張,但為了電影效果趙漢唐仍舊請來了國內最強的制作團隊,七獲金馬獎的攝影指導李屏賓、十獲金馬獎的音效設計杜篤之、金馬獎和金曲獎雙料配樂大師何國杰、十五座金馬獎杯的剪輯顧問廖慶松,還有搖滾教父竇唯親自作詞作曲的主題曲,《七十七天》可謂匯聚了一群殿堂級的大師,極具匠心誠意。
2? ?致男主
男主角的扮演者趙漢唐,又是本片的導演,本人就是一位極其熱愛戶外極限運動的人。登山、攀冰、帆板、潛水,都非常擅長,尤其還攀登并登頂過數座6000米以上的雪山,而且還有獨自駕車游歷高原的經驗。
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趙漢唐看到原作者楊柳松寫的一本書《北方的空地》,因為自己就曾經獨自駕車去過羌塘無人區,拍攝這部電影就是產生了改編的想法。趙漢堂本身就是一位粗礦豪爽的四川漢子,外表硬朗、冷峻。與原作者楊柳松更是聊得投緣,一拍即合!他們都是對自由與遠方執著與癡迷的人,又同事喜愛和選擇獨自旅行的戶外探險人。
影片中,男主忍受孤單,遭遇野狼和野牦牛襲擊,遭遇沙塵暴、龍卷風、融雪性洪水后都是私立逃生。除了這些還遇到了斷水和斷糧,所有露營裝備也都被龍卷風卷走。但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孤獨。77天在毫無人際的荒漠中行走,若沒有精神上的支撐,人首先會被自己打敗!
可能是演員本身就有戶外獨自一人探險的經歷,那種絕望、無助、奮力掙脫的感覺,表現的淋漓盡致。
3? ?致女主
女主角藍天是一位身有殘疾,坐在輪椅上的美麗,拉薩客棧的老板。
雖然身有殘疾,但是心依然向往著自由和遠方。
藍天曾經在岡仁波齊拍攝星空,從高處摔下導致下半身癱瘓,從此坐在輪椅上。她是一位倔強而且堅韌的姑娘,雖然只能坐在輪椅上,每天依然樂觀向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獨立完成,絕不成為別人的負擔,堅強而又令人心疼。她平時經營著一所自己的小客棧,堅強樂觀的性格吸引了很多同道中人,經常自己四處演講,鼓勵和幫助身有殘疾的人回復自信。
但實際上藍天,只是一個外表堅強而內心同樣脆弱和悲傷的人。她自己獨自駕車上路,就是為了重回當初摔落的岡仁波齊。岡仁波齊對她是前后人生的分界線,前面一段的人生是沒有輪椅的人生,后一段的人生是輪椅上的人生。她要再次回到岡仁波齊,認真拍攝下當時沒有拍到的美麗星空,了卻心愿,然后借此來了結痛苦的人生。
岡仁波齊,輪椅無法上去的山坡上,楊背上藍天,他們在山上搭起帳篷,仰望星空。當楊抱起藍天,將經文灑向天空的時候,藍天打消融化到星空中念頭,決定返回拉薩,經營小客棧,認真的生活下去。
藍天走出了內心的無人區,向死而生,再次獲得重生。
4? 致觀眾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七十七天》。
如果你是位攝影愛好者,一聽到羌塘,一定會讓你熱血沸騰——它是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神秘之境,藏語意為“北方未知的空地”。最高海拔6700米,絕對無人區面積超過六十萬平方公里,千百年來,一直是人類生命的禁區。這里完整保留了大自然原始的生態面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沙漠,冰川,雪山等并存,使人驚嘆大自然還保留有一塊如此壯麗的原始洪荒。除了奇特的地貌,這里還生活著很多瀕臨滅絕的珍稀野生動物。這是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夢想之地,但能真正進入其中的卻又寥寥無幾。
如果你是位都市白領,你會在觀影同時,不知不覺中干了一碗心靈雞湯——去TM的命運,我要自由。很多時候,往往我們就恰恰缺少了像男女主所展現出的那一份執拗,堅毅與勇敢。人們總是這樣,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做不到的總是會心有不甘。自由,誰都想要,但生活在鋼筋水泥土叢林中的人們,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擁有。
如果你是位環保主義者,這部片子會重新讓你引發關于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的思考。沙塵暴,龍卷風,暴風雪,融雪性洪水,大片荒漠化與嚴重干旱缺水,還有水質嚴重污染……當這些通過影片鏡頭真實而直觀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作為人類的我們,該如何平衡自然與社會的發展?
如果你是位動物愛好者,你不僅有眼福可以看到眾多的羌塘無人區里珍稀野生動物的呆萌亮相,更可以欣賞到男主與野獸們的相伴相愛相殺。尤其是當男主兩次救下了小狼崽后,小狼崽緊緊跟隨男主身后,在浩渺的無人區蹣跚前行。那一刻,很溫暖。動物其實比人聰明,并不是一定要一爭高下,你死我活,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而自以為聰明的人類,有太多人悟不到。
如果你是位哲學愛好者,當你看完《七十七天》,會不會想到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海德格爾之所以提出“向死而生”這個重大的死亡哲學概念,其實是用重“死”的概念來激發我們內在“生”的欲望,以此激發人們內在的生命活力。海德格爾很清楚地知道,以人貪戀欲望滿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進絕路,人在精神上是無法覺醒的。一個在精神上無法覺醒的人,他的存在對于這個世界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正如影片中男主對女主說,“其實有些人30多歲已經死了,只不過80多歲才埋……”“獨自穿越無人區,不是為了尋死覓活,也沒有什么想不開的事情,只是為了走出去,然后更好的生活……”整個影片自始至終,都在為我們傳遞這樣一個個信念。
5? 結語
這是我走入影院前沒有想到的,我眼中的《七十七天》,它絕不是當前電影市場所喜好的那類商業片。
如果僅將它定位在極地探險影片,太過于狹隘了,也可惜了這部片子。但真的無法給到這部片子以準確的定義,導演的鏡頭觸碰了太多東西,探險只是最表象的部分而已,不同的視角下,會有不同的感受直擊人心。一部全程只有一個不是小鮮肉的導演兼男主獨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情節貫穿始終的,看似不像電影更像是紀實片風格的影片。它的神奇就在于,全程無睡點,牢牢抓住觀者的眼和心,跟隨鏡頭,你總會被某一點狠狠擊中,無處可逃。
比如在電影里旁白說的那樣,人生能有多少天,能按自己的想法活著,很多人三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埋葬。人生苦短,為了夢想,為了自由,勇敢的為自己活一次,真真正正的活一次,人生才能無怨無悔,生命才會變得有意義。
影片就是獻給那群擁有同樣信念和想法的一群勇敢之人,不畏生死的做了一件大膽的事情證明真實自我的人們——他們更像是一群真實的記錄者,懷著一顆赤誠敬畏之心,通過鏡頭,記錄下了在人生的一段旅程中最真實的自然與最真實的自我。
從這種意義上來講,這部電影與《岡仁波齊》一樣,不僅僅是一部匯聚眾多演藝匠人們用生命創作出的誠意之作,更會是一部創造歷史并被歷史記住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