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我與老伴報名,參加了紅馬營旅行社組織的“歡樂五一,天天發車---萬仙山、郭亮村二日游”。游客36人,來自榆次、太原、清徐、祁縣、武鄉5個縣市。凌晨5時10分,天已大亮,我們榆次的7位就乘車出發了。向北到太原折返往西南至清徐,祁縣高速路口又接了幾位游客,便上了太長高速,在武鄉服務區,又上來3位游客。至此,我們團的成員,全部到齊。一路向南,直奔河南輝縣萬仙山……快兩點時到達了輝縣。通往景區的路上,擠滿了汽車,有大巴、中巴,更多的是私家車,一輛挨一輛,像蝸牛一樣,走走停停,據說20分鐘的路,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萬仙山景區終于到了,焦導下車買票,我們乘機拍照。
購票,檢票后,又乘車行駛了十幾公里,來到了沙窯鄉南坪村。汽車離開公路,下了一個緩坡,過了一座矮橋,來到了一處低洼的高低不平的散落著大大小小石頭的停車場。遠處的橋下還流淌著清澈的剛剛沒過腳面的小溪。下車后,我們拎著包沿著不規則的石頭砌成的臺階上了一個依山而建的院落---萬仙居,就在這里我們吃兩正一早餐,住了一晚。眼前就是南坪村前的三岔路,向前通往黑龍潭、郭亮村和山西省,往左去磨劍峰,向右出景區去輝縣。我們就是從輝縣來到南坪村的。
在萬仙居匆匆的吃完午餐,16:30在南坪客服中心,排隊乘景區專車前往郭亮村。
首先看到的是號稱太行隧道之父、人稱絕壁長廊、又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郭亮洞。1972年,郭亮人在黨支部書記申明信的帶領下,賣牛羊、賣藥材、賣山果等籌資;13個青壯勞力組成突擊隊,全村老少齊上陣;掄錘破石壁,執釬鑿赤巖,肩抗背背排石渣。用5年時間,在119米高的絕壁中間,打出了一條長1250米,寬5米,高4米的掛壁遂道,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車。
郭亮洞外側有35個天窗,當初是為了便于排渣,如今成了通風透光的觀景臺。
透過《絕壁長廊》巖壁上的側窗,向下看是深不見底的蔥蔥郁郁的紅崖大峽谷,對面是“刀劈斧砍”過的赤崖峭壁和崖上人家。
郭亮洞全程都是上坡,走得我氣喘吁吁,滿頭冒汗。出了郭亮洞,便是華夏奇觀---天池,沿著石階往下走,便可觀賞到天池清澈的碧水。時間關系,我們沒有到此游覽。
書畫家張仃題寫的“華夏奇觀”。
郭亮村入口處的崖壁上醒目地寫著“中華影視村---郭亮”。《清涼寺鐘聲》、《走出地平線》、《舉起手來》等40部影視劇先后在郭亮村拍攝。
郭亮村,是為紀念東漢義軍將領郭亮而取的村名,位于太行山腹地,房子倚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懸崖,村后是高聳的山峰。自古交通閉塞,出山艱難。只有一條小路通向山外,天梯是郭亮人的必經之路,720級臺階,鑲嵌在200米高的絕壁上,最窄處20多公分,險要處須側身才能通過。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命喪天梯。因時間關系,也未曾前往。下面是郭亮村的村貌。
漢柳,西漢末年劉秀曾在這棵柳樹上藏身,躲過了王莽軍隊的追捕,后劉秀封此柳為“奉公柳”。
抗戰時期軍民共建的紅石橋。
郭亮村---石頭的世界,石頭鋪的路,石頭蓋的房,石頭砌的橋,古老的石磨、石碾,也靜靜地向游人講述曾經的歲月……
站在觀景臺上,我遠遠得俯視了“絕壁長廊”和紅巖絕壁大峽谷---南太行郭亮村最著名的景觀。
我們逛了逛郭亮村的商業街,街道兩旁店鋪林立,主要是出售根雕藝術品和當地小吃。我給老媽買了一根桃木制成的龍頭拐杖,懷山藥制做的三楂、野菜、白糖三種餡的小酥餅。
最后我們來到了村口,那里有一個石頭砌成的拱門,門楣上刻著“乳泉”二字;門的左側大石頭上刻有“中華影視城”;右側有幾塊石碑,其中一塊刻有謝晉導演三上郭亮村題寫的“太行明珠”。謝晉導演拍攝電影《清涼寺的鐘聲》時,將郭亮村化名為影片里的乳泉村,這座石門就是拍電影留下來的。
走馬觀花游覽了郭亮村,原路返回。7時準時到達了集合地點---郭亮游客服務中心。下山的游人太多了,排隊候車足足等了一個小時,乘車返回南坪游客服務中心時,已是晚上8:30。邊往萬仙居走,邊欣賞了南坪的夜景。
第二天(5月3日)
5:30吃早餐,后在南坪村口乘小交通(每人另付了20元)前往南坪景區。翻越了好幾座山,終點下了車,又遠遠的觀看了一條掛壁公路。小焦告訴我們,山的那邊是山西省的陵川縣。
走了一小會兒,就到丹分村了,此處便是丹分溝的入口。
丹分溝形成于太行山大斷裂時期,距今已有8~24億年。大自然的造化,使得這道峽谷神奇靈秀、千姿百態。我們順著人工修建的橋、棧道往下走就進入了丹分溝。
溝內空氣濕潤,怪石嶙峋,飛珠濺玉,潭瀑相連。幽幽的碧水倒映著赤巖、綠樹,煞是一道天然的風景畫廊。
遠遠的觀望了白龍潭瀑布。
游人們沿著崖壁上忽上忽下的棧道,一邊走,一邊欣賞,一邊拿出手機互相拍照。穿過一個山洞,是一個小小的觀景臺,向下眺望,即可看到掛在懸崖峭壁上的黑龍潭瀑布了。往前走,便進入龍潭溝了。
黑龍潭瀑布周圍很開闊,山上、山腰、溝底都能看到它高高的掛在那里。
黑龍潭瀑布位于南坪村西南的龍潭溝內,瀑布落差64米,如一束高懸的銀絲垂落。
下了溝底,眼前的黑龍潭瀑布太美了,人們紛紛拍照留念。
龍潭溝越來越寬闊,道路不再陡峭,路邊有了攤販,精致木雕誘惑著我,我買了一對肥頭大耳、裂嘴憨笑、人見人愛,一個懷抱人參,一個腳踏如意的木雕豬豬,回來細細品味,原來一對豬豬,蘊含著“人生如意”。我衷心祝愿我即將出生的小外甥人生如意。時不時的還能看到矗立在路旁刻有文字的石碑,有的介紹眼前滾落的石頭,有的介紹萬仙山地質的特點……
從黑龍潭往前走,溝里就沒有水了,大大小小的石頭裸露在那里。
這是一潭蓄起來的碧水。
出了龍潭溝,往南坪的路上商鋪愈來愈多,有賣小吃飲料的,有賣手工藝品的……一個戴眼鏡白凈文雅大約20歲左右的小男生,手持笸籮,表演著“會跳舞的餅”,吸引了許多過往的游人。
出了這道門,不一會兒,就來到了萬仙山鎮山之寶的日月星石景點。
日月星石是一塊約2平方米的淡紅色沉積巖,石面上清晰地顯示著太陽、月牙和星星,拍照的游人太多,排隊匆匆得與寶石合了影,順手摸了摸石頭,就離開了。
站在“日月亭”旁,就可看到峰高89米,離開絕壁20米的“將軍峰”。1996年,中國第四屆攀巖比賽,就是在將軍峰西側20米的巖壁上進行的。
9:30左右,大家紛紛回到了萬仙居停車場,坐上我們自己的中巴車前往輝縣,途中到處是綠油油的剛剛抽穗的麥田,十分養眼。
在輝縣,大家先后去了行程中指定的特產超市和竹炭生活超市,或多或少購買了些特產和竹炭用品。中午在輝縣旭瑞藍天商務酒店就餐。
酒店所臨的街道。
14:00返程,臨近襄垣時,前面發生交通事故,堵車近1小時。在太谷108國道口,榆次的5位就下車了,免去了繞祁縣、清徐至太原,最后才是榆次的麻煩。10分鐘后我們就上了太谷~榆次的801公交車,不到8點就到家了。
如今,旅游已過去半個多月了,可萬仙山、郭亮村的赤巖峭壁、幽谷秀水,仍常常縈繞在我的腦海、蕩漾在我的夢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