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至3日,國慶佳節,在家沒事,一直很向往萬仙山,特別是郭亮村,臨時決定到萬仙山、郭亮村去游玩。
10月2日早上5點,從泰安出發,披星戴月,一路西行。太陽出來,藍天白云,秋高氣爽,天氣晴好,是旅游度假好時光。高速路上相對暢通,快到達景區停車場時小有堵車,國慶長假,實屬難得。歷經近9個小時的車程,到達萬仙山景區。
一、萬仙山景區清幽山鄉——南坪游
據資料介紹,萬仙山,著名的旅游、避暑、休閑勝地和影視、寫生基地。位于河南省輝縣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距鄭州市150公里,距新鄉市70公里,總面積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這里群峰競秀、層巒疊嶂、溝壑縱橫、飛瀑流泉,既有雄強而蒼茫的石壁景觀、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鄉風韻,集雄、壯、奇、幽、峻為一體。
站在萬仙山峰頂可遠眺黃河,俯瞰牧野,一覽逶迤群山。萬仙山匯聚百里太行赤巖絕壁的精華,赤紅色的懸崖高約百米,似凝固的巖瀑石幕,曲折、盤旋、迂回、流暢的圍、隔、堵、截出八條深澗峽谷。飛瀑、洞穴、老樹、古寨、石墻、石街、石房子組成一個個鮮亮的景點。
萬仙山景區保留著原始次生林仍屬于天然林,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是天然氧吧。
景區由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人間仙境——羅姐寨、佛教圣地——三湖四個分景區組成。1990年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評審為省級地質公園。2005年被評審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本次游覽我們主要中華影視村——郭亮、清幽山鄉——南坪兩個景區。
在沙窯停車場下車換乘景區停車場乘車,到達南坪停車場,跟著同行的導游一塊下車,環顧四周一座座奇峰,直上直下,如刀劈斧削,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很多奇峰怪石像人像仙,各種象形石,錯落有致,蔚為壯觀。
安排好住宿,隨導游開始游覽萬仙山南坪景區。走到南坪村北的懸崖邊,只見一座孤立的石峰高89米,似戴盔披甲的武士,故名【將軍峰】。相傳,玉皇大帝召集萬仙在此盛會,命一天將在此守護,化作將軍峰。
繼續前行,看到一塊巨石之上有日月星圖案,感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日月星石是一塊淡紅色的沉積巖,石面約2平方米,厚近1米,位于萬仙山景區南坪停車場場北側。1995年,村民宋運林鑿開一塊大石頭,見石面上清晰地顯出太陽、月牙、星星的圖像,村民連連稱奇,崔電亮讓把這塊石頭保存下來,作奇石觀賞。此石是萬仙山鎮山之寶。有人寫詩贊曰: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三寶精華聚南坪。
穿過一扇石門,走過一座吊橋,沿著南坪村西南的龍潭溝一路沿石板路觀光游覽,山上滿眼翠綠、金黃,色彩繽紛,好一派江北秀麗的秋天景色,峽谷中巨石遍布,紋理豐富,水流清澈。
據導游介紹,良好的林木植被涵養了豐富的水源,泊泊清泉、淙淙小溪從巖縫中流出,匯成一條條瀑布,沖擊出一個個深潭,黑龍潭瀑布、磨劍峰瀑布、白龍潭瀑布、雪山潭瀑布、通天河瀑布、喊泉似一束束冰絲銀紗垂掛在谷底峰澗。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攀爬,我們來到了【黑龍潭瀑布】。【黑龍潭瀑布】位于南坪村西南的龍潭溝內,瀑布落差64米,瀑布壑口2米多深,上寬下窄,如一束高懸的銀絲垂落的【黑龍潭瀑布】,非常秀美、壯觀。
欣賞完【黑龍潭瀑布】,繼續向上沿著懸空棧道,一路攀爬,來到另一盛景【丹分溝】。抬頭望去,山體上寫著“丹分溝”三字紅字,字體遒勁有力,似龍蛇狂舞。我沿著用鐵柵欄架在崖壁上的騰空的棧道繼續上爬。走在上面,腳下是空的,心中充滿恐懼小心翼翼一步步緩慢攀爬。走到石階上,穿過大約近十米的洞門,自由自在地呼吸清新的空氣,遠處的景色象云臺山紅石峽一樣秀麗無比,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繼續前行,景色更美,陣陣山風吹來,涼爽爽的,秋天真是到了。站在谷頂,透過峽谷眺望遠處,花草樹木、溪流瀑布、山崖峭壁,登山的游人共同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壯美的歌。
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周圍的景色變得模糊,遠處村莊商鋪的燈光開始亮了起來,很多游客依然游興不減。
我從山頂下行,愉快結束今天的行程。休息好,明天向郭亮村進發。
二、中華影視村——郭亮村景區行
第二天5點多起床,吃完早飯,徒步來到南坪停車場坐車到郭亮村。停車場已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已經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在等車。我們坐上車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迂回前行,坡度之大,轉彎之急,令車內游客驚叫連連。經過幾十分鐘的驚險刺激的車程,穿過郭亮洞,到達了郭亮村停車場。
下車之后,我們首先到郭亮村游覽。據通行的導游介紹說:郭亮村在東漢末年,連年災荒,加上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剝削壓迫,民不聊生。太行山區的農民兒子——郭亮,率部分饑民揭桿而起,反抗壓迫,農民紛紛響應,跟隨郭亮,很快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農民隊伍。當時封建王朝慌了手腳,屢次派兵鎮壓,只因山高路險,皆遭失敗。后來,就采取了封官許愿的辦法加以利誘,當時郭亮手下有一將領名叫周軍,投降了官府,被封為“平西大將軍”,率領官兵前來鎮壓。因寡不敵眾,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絕壁,后因周軍圍困,糧草斷絕。郭亮急中生智,讓士兵將戰鼓與山羊懸掛在樹上,羊四蹄亂蹬,鼓聲咚咚日夜不停。同時,郭亮令士兵從山背后用繩索系下絕壁,安全轉移到一自然村(今“會逃站”)。這個懸崖上的山村,人們為紀念郭亮,在建村時便將村名取為“郭亮”。其位于太行腹地,房子倚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懸崖,這里拍攝了《舉起手來》、《清涼寺鐘聲》等60余部影視作品,被譽為“華夏影視村”。郭亮村依勢座落在山坳里,房子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青石壘墻,白灰嵌縫,屋頂灰瓦,木門木窗。村前是溝壑連綿的皇碑尖嶺,村后是峰巒疊嶂雄偉壯麗的蓮花山。
進入村中有幸與絕壁長廊開鑿者之一申富貴合影留念。
郭亮村下邊的漢柳,是一棵千年古樹,胸圍4.2米,1978年一場大風把它攔腰折斷,人們以為漢柳會枯死,誰知次年春天,半截樹樁上又長出新芽,樹干一邊長出枝芽,其造型酷似一條巨龍。
我們沿著環山公路,來到大小觀景臺。站在大小觀景臺上,不僅能夠欣賞美麗的萬仙山風光,而且能夠看到絕壁公路的全貌。只見掛壁公路懸掛在刀劈斧剁,巖石色澤赤紅高130多米“紅色絕壁大峽谷”之上,壯觀而震撼。
海拔1297米,有一石縫孤獨另立,與絕壁隔離10多米,名為另山。明清時,有人家在此筑屋,現存四個院落,十二座房屋,均為木石建造。門外絕壁高100多米,被稱為另山村,又稱崖上人家。有贊民謠:“千仞絕壁立太行,高闊雄險在郭亮。崖上耕織農家樂,清風白云拂石房。”
參觀完崖上人家,我們沿著峽谷小道,來到谷底,觀賞美麗的【天池】,天池水面平靜如鏡,池水碧綠,深不見底,青山倒影。池水出口水流飛瀉直下,美麗至極。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一直魂牽夢繞的、深深震撼掛壁公路。
據資料介紹,1972年,不甘苦熬的郭亮人在黨支部書記申明信同志帶領下,向絕壁要生路,要通道,全村挑選出13個青壯勞力,組成突擊隊,用土專家、土辦法在紅巖絕壁上測出隧道線,聚在天梯下舉拳面壁,發誓要鑿穿絕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
修路沒有錢,全村賣牛羊,賣藥材,賣山果籌資。突擊隊員每天的伙食費只有1角4分錢,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蘿卜。在無電、無機械的條件下,憑手工用五年的時間一錘一釬的鑿出1250米長,6米寬,4米高的隧道,開出石方26000產方米,打禿鋼釬10多噸,打爛鐵錘上千個。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娃娃輪流上工地,清理石碴,人人肩頭成繭,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難的時候,輝縣教育局100多名教職員工在局長原永同志的帶領下趕來援助,加快了工程進度,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車,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個橫穿絕壁的隧道,號稱太行隧道之父。郭亮隧道外側的35個天窗,當初是為了便于排碴,如今成為通風透光的觀景臺。為此,村民王懷堂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國外朋友來郭亮采訪,稱絕壁長廊為世界第九大奇跡。郭亮洞的開通,為郭亮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走在掛壁公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參觀游覽的人絡繹不絕。通過石窗放眼望去,兩邊都是近百米的懸崖峭壁,我深深被郭亮村民們的大無畏、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的精神所震撼,心靈受到暴風雨般的冼滌,對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和希望。
我深深敬佩和衷心祝福郭亮村民,希望他們生活更加美好,也祝愿我們的祖國更富強,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