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知識:
1、中央凹與邊界視野:
中央凹的成像最清晰,分辨率最高;邊界視 ? 野成像模糊;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如下:
關于操作反饋和錯誤信息的提示:
a.用戶反饋信息最好不要與用戶的關注點超過1-2厘米,否則用戶察覺不到;
b.邊界視野上的信息足夠明顯,比如使用大的字體或者顏色的更換,保證用戶可以足夠看的到;
c.邊界視野上的信息要有統一的特點,讓用戶能夠識別提示信息的作用,比如使用紅色的x表示錯誤信息;
d.對話框的使用,對話框可以強制終止用戶的操作,但對話框不宜操作使用頻繁,會降低用戶的敏感度;
讓用戶更快找到信息:
a.通過字體或者顏色的變化可以引起用戶的關注點,如果是邊界視野,則需要通過引導,比如彈出效果;
b.信息很多無法預測用戶的心理,可以通過圖標的不同變化,但不要太過華麗。
2、格式塔原理——如何處理不同頁面的元素關系
?a.接近性原理:在位置上相互靠近的物體傾向于被感知為一組,比如ios的設置板塊
b.相似性原理:看起來相似的物體傾向于被感知為一組(支付寶的首頁)
c.連續性原理:我們傾向于將線條和形狀感知為連續的整體(ibm的logo設計)
d.主體/背景原理:我們傾向于將元素區分為主體和背景,其中主體占據了我們主要的注意力。(蘋果的一些操作。當前操作為背景。提醒用戶的操作為前景)
e.共同命運原理:一起運動的物體傾向于被感知為一組或者彼此相關,大多用于動態交互
3.時間感知——大多關于系統的反饋
a.一個交互系統的響應度,即能否即使告知用戶當前的狀態而不需要他們無故等待,是影響用戶滿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人機交互有關的一些時間間隔,以及與之對應的認知原理
b.除了上述的操作外,還有一些可以提高交互的小建議:
進度條需要讓用戶感到系統正在運作、并且清楚進度和需要等待的時間,不要一直停在99%,也不要只顯示已完成而忽略未完成。
盡量不要在單位子任務內發生延遲。上文提到用戶會將任務拆解為子任務,完成每個子任務期間用戶都是處于高度專注的狀態,此時發生延遲影響較大。
如果加載需要長時間,先渲染出重要信息讓用戶看到。
利用空閑時間先做些事情,不要等待用戶發出指令后才開始慢吞吞地行動
4.減少用戶的思考
a.減少用戶的認知資源的使用,給用戶易用的感覺
b.減少用戶的輸入操作,比如:又下拉選擇下拉或者勾選
5.降低工作記憶負擔
避免使用模式,即避免同個操作在不同模式下有不同的效果。用戶常常會忘記當前處在哪個模式下,因此很容易犯錯。除非在使用模式時非常清晰地將模式標示出來。
讓用戶知道他使用的搜索詞是什么?!坝脩艟尤粫康酵涀约核训氖鞘裁磫幔俊绷私饬斯ぷ饔洃浀奶攸c之后,也許我們會更能理解這種問題。
每個頁面應該只有一個行動召喚按鈕(Call To Action),避免干擾用戶注意。
提供操作提示和幫助時,不要一次呈現太多信息,用戶記不住。
層級低的導航更好用,因為用戶會忘記自己所處的位置。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