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洛說人有五種需求。在某個范圍內,大多數人正處于第四需求向第五需求邁進,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提升。
朋友圈的繁榮和便捷,讓許許多多的陌生人聚在一起,并漸漸由陌生變得熟悉,戀上網絡根本不需要21天。
可能是性子使然,對于新鮮事物我總是慢一拍。當別人使用QQ時,我還不知QQ是個啥玩意兒;終于學會了QQ聊天,又發現網友們都鋪天蓋地的轉移去了微信,更有朋友圈可以快速自拍和信息傳播,無論是個性的一面還是活潑的一面,分分鐘搞定。相對于朋友圈的各行各業、五花八門,微信群則專門篩選志同道合的伙伴,讓興趣愛好相同的人聚在一些隨時隨地聊共同的話題、憧憬同一個目標。
我認為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需求,這就好比馬思洛的五種需求。我曾加入過直銷群、養生群、中醫講座群、購物群、攝影群、美女帥哥群、家庭教育群、美食群、同學群、燒烤群……不一而足,有些群是主動加入,有些則是被動加入。大多數群都要求修改用戶名為名字+職業或介紹人+名字,無論是出于尋找共同話題,還是尋找需求點,或許是為了一對一的幫助,對改名這事我還是非常樂意和贊同的;有的群要求每天早上起來要向群內的伙伴說早上好,美其名曰鍛煉表達能力,這個我不曉得效果如何;有些群則要求不能經常潛水,要不時冒個泡出來透透氣,如果憋出毛病群主是不負責的;有的群要求多聽少說,主要是聽老師說,你的作用就是聽或輸入“1”表示我來過、我在聽、我很乖; 還有的12點以后禁言,目的是不能因為你一個人睡不著影響其他人也跟著失眠。從我學會使用微信聊天到現在,網絡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了,不但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成不讓網友看你的朋友圈,昨天又聽說了一個新功能,就是可以把朋友圈設置成“只看三天”,相信一定還有更多功能等著我去開釆,也許只是等待。
對于進過的這些群,可以說每一個群都很有意思,都是一群不一樣的群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了這么多群的我每天只瀏覽一下信息都做不到,更別說冒泡了。為了不被憋死,我終于找了一個時間來把一些不感興趣的群、僵尸粉、公眾號清理了一遍,結果竟然用去了四個小時,不過終于清靜了不少。在這里,我對各位由陌生變得熟悉,又由熟悉變成陌生的群友們說聲抱歉,盡管我一直都不知道你是誰,我們在哪個群里見過面。
大浪淘沙。相比較,我更喜歡同城群或人數較少的群,不但熟悉的快,而且無論多久我出來冒個泡,都不會很快變成陌生人,也許還會越來越熟悉甚至成為一生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