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審計:進行跟蹤審計或全過程審計
貫穿整個裝修過程的三大風險:工期拖延(工期耽誤)、超出預算(造價超出預算,降低了投資回報率)、質量問題(包括偷工減料、價格虛高)
流程開始前的控制關鍵:時間表
項目中的部門涉及多而廣,內部:設計部、工程部、財務部、高層審批部門、審計部
外部:消防部、城管等
1、工程預算。(1)工程預算或概算是否得到管理層審批,并確定設計部簽字知悉。
(2)審計部分不是必要審計預算金額的合理性,但必須評估:制作、審核、審批預算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及這些人員的關系是否獨立;
(3)預算管控的管理機制:誰來對預算負責、什么階段應該進行預算分級、什么時候應該拉預算警報、嚴重超預算的應急措施、超預算的管理模式必須事前溝通好。超預算管理必須文字列下并告知相關部門,審計部評估這套機制是否設計合理及過程中是否可以正常運行。
2、招投標:(1)評標委員會,人員組成:設計部、工程部、財務部、使用該物業(yè)的部門;(2)供應商篩選:新的供應商或施工單位,做資格預審(資格預審表中重點關注掛靠單位,表格中只蓋章不簽字、留手機號不留固話、郵箱是qq等。在中國很多工程隊都是掛靠在某個公司的,所以有必要時還需要在招標過程中具體走訪 了解實情),如果非要選擇掛靠單位,要在資格預審表中注明,評估掛靠單位的實際情況:是否可以按時交工且質量保證。(3)擬定邀請單位的清單,決定哪些供應商或施工單位參加本次項目的招投標,這個環(huán)節(jié)審計部要關注避免單個部門決定這個清單,避免內部員工和施工單位串通,形成違標和串標的情況,審計部建議多部門進行清單的審批,例如設計部和使用該物業(yè)的部門共同審批,清單至少有四家,防止回標不足。(4)發(fā)標書環(huán)節(jié),審核企業(yè)是否向投標單位收取保證金,保證金的目的:減少投標單位沒有合理的原因回標;在標書上說明投標單位如果有違標或串標的情況,沒收保證金,但必須有效合法的執(zhí)行;標書中附上舉報信息的文件,讓內部撈好處的員工忌諱一些。(5)開標、評標環(huán)節(jié),審計部作為鑒標角色參與,在會議記錄中不得表明同意或不同意態(tài)度,比如關注快遞單:快遞單上的字跡、發(fā)件人員、發(fā)件時間等;一家制作多家標書;如果審計部人員現場中發(fā)現了違標跡象,建議不得現場中止評標;評標環(huán)節(jié)還要關注標底。(6)定標后簽合同,簽合同環(huán)節(jié)要關注損耗率,即材料損耗率,甲方提供材料,質量有保證,且減少了甲方的稅負,不是乙方的材料管理上要做限制。
3、工程施工前期。施工前需要獲得開工許可證,審計部門驗證。大陸經常會有已經開工還未獲得施工許可證,為了避免損失,要跟政府搞好關系。
4、施工過程。審計部階段性突擊現場,核對現實材料與采購合同里的材料是否品牌一致、規(guī)格一致;比對施工圖紙檢查隱蔽工程;檢查工程變更的執(zhí)行情況,工程變更單的支持文件是否足夠,完整性、可執(zhí)行性等。
5、竣工驗收。參加部門設計部、使用該物業(yè)的部門、工程部、施工單位,審計部觀察整個驗收過程。在竣工圖紙上簽字認可,不通過時,需要在驗收結果和需跟進的清單簽字,并發(fā)送至財務部。財務部對驗收不合格的項目拒絕付款。
6、消防驗收。審計部關注工程的消防驗收。
7、工程決算。決算的人員不能是現場的負責人,理想狀態(tài)內部決算的員工不是工程中的任何員工。原施工合同中的數量和單價,變更工程的數量和單價等。決算人員的獨立性和專業(yè)能力重點關注,決算書內容復雜,審計部可以考慮建議公司聘請第三方獨立公司進行決算,第三方機構一般是工程專家。
8、事后檢討。各部門組織會議,進行工程總結,審計部整改方案落在紙頭上。
問題解答:
請問老師: 送審金額能否大于中標金額?如果可以,幅度控制在多少?
送審金額相比中標金額可大可小。送審金額vs中標金額的差異可說明:施工過程中的工程變更大小。從控制角度,變更金額越大,風險越大。風險例如:超預算、工期耽誤、舞弊空間等。同時也說明企業(yè)在事前沒有仔細調研,導致過程中很多變更。個人意見,如果企業(yè)能控制5%的幅度,那必須給企業(yè)一個“??”。5%~10%之間算合格。超過10%,那企業(yè)必須好好檢討了。。。??但有一點,施工單位送審金額一般都有水份讓企業(yè)砍一些價。。。就好像菜市場賣菜,先喊貴的價格再讓價。
問答者補充:送審金額是施工單位根據實際完工量編制結算形成的價值,一般與中標價相比,可多可少。中標價是合同約定的價格。工程結算審計主要是對送審價進行確認,但會參考中標合同,當然也包括中標價這個合同要素之一
裝修工程審計審核的關鍵點?隱蔽工程?怎么有效較好的控制價格?
每個工程的關鍵點都不一樣,但一般的流程關鍵點可以聆聽分享。隱蔽工程確實是一個比較頭痛的問題,因此在隱蔽工程完成前,審計部可到現場觀察。例如吊頂上的線路、水管、風管等,在石膏板封頂之前,可以拿施工圖紙抽樣核對。但看施工圖紙也需要一定的工程知識,建議帶個懂工程的人陪同。另外,如果是拆除工程,那要求施工單位拆除前后都必須拍照作為支持性文件。
至于如何有效的控制價格,我的理解是如何審核單價的合理性。個人意見是確保各個投標單位的獨立性,避免圍標、串標、陪標的情況。在充分的競爭下,投標單位一般會給出“合理價”,因為太高太低都不會中標。其次,確保部門里有“行家”,現在的單價相當“透明”,因此這些行家不難查詢市場價,這行家也可以外聘。但如果你想問的是如何控制工程造價,那就是“預算控制”+“問責制”。超預算是哪個部門的問題?誰來擔責?是否造成可避免的損失?等等。
對于連鎖門店較多的企業(yè),比如一年內幾百家新開店裝修,審計人員限于資源配置,工程結算測量中涉及圖測和實測,哪種情況可以簡化測量?通過圖測方式是否是合適的選擇?一般單店裝修費能到七八十萬元,從風險控制而言,是需要納入監(jiān)控的,但測量方式這塊不好把握
首先企業(yè)的內部的驗收部門肯定是每家新店都要實測驗收。對于內審部門,圖測肯定是比較簡單,但關鍵在于這用于圖測的竣工圖紙是否可靠?內審必須評估竣工驗收團隊是否專業(yè)?是否牛?是否認真?資源是否充足?如果驗收團隊可靠,可以抽取30個,然后2/8分,20%進行實測,80%進行圖測。
您之前的公司 在裝修交接時 設置了哪些控制?是否有某個部門某位老法師坐鎮(zhèn)?他覺得ok就ok,他覺得不行就返工? 內審部門是被要求融入各個裝修項目中的嗎?還是也是通常的事后審計?
驗收主要由設計部、工程部、和使用該物業(yè)的部門進行驗收。設計部關注設計效果、工程部關注施工工藝、使用部門關注實用性和后續(xù)保養(yǎng)。基本都是各部門的高級經理以上作為代表。驗收后簽字,需返工的列出清單,工程部后續(xù)跟進。審計部全過程審計,不在事后。
半包裝修工程中存在的材料損耗一般控制在多少合適?需要按照工程材料區(qū)分嗎?這塊損耗在實測時需要大致測算測量確定損耗率嗎?
損耗率得看材料質量、施工工藝、材料規(guī)格。例如,鋪一般的磚可控制在2.5%以內,但是如果是“拼磚造型”又或者“曲形設計”就可能達到10%~20%。你說的很對,需要按材料細分。
實地測量時候,依據是施工圖還是竣工圖,或者其他的工程變更等圖紙都帶著?測量時,需要單獨畫一個平面圖詳細標注實際測量結果吧?施工圖上地方太小了
按照竣工圖紙。設計部會出具最后一稿竣工圖紙用于驗收。竣工圖紙上會標出注每個區(qū)域的長、寬距離。帶上一把電子測距儀器現場,按照竣工圖紙測量。
全國各地搬運費啥的,在哪里能查到市場人工一天的價格?還是咨詢勞務市場?因門店需要組裝公司采購貨架,需要搬運工人操作
當地的《建設工程材料指導價》可以參考人工費。
施工隊去異地做公司門店工程裝修項目,差旅費和住宿補貼,這個提供發(fā)票單據沒啥不合理吧?工程清理垃圾等費用讓施工隊提供商場依據合理不?
一般上所有的施工單位的費用,身為甲方都可以要求乙方出具。但記得水清則無魚。
門店工程裝修項目需要工程部人員整體負責,但工程人員數量少,工程項目多,人員外出頻繁,對于施工過程控制不足,我這里要求工程部編制工程人員項目日志,對于去了項目地時間,現場管理等記錄,有沒有其他更合適對工程項目人員約束方法?
人員是否充足這挺主觀的,審計部不好進行判斷。我建議應該針對工程部的成果、績效進行審核,而不是他們的資源。例如是否出現工程質量問題、工期耽誤、價格虛增、審核不到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