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遇相遇 ---------------------
去年偶然間聽微信分享課,知道了剽悍一只貓最艱難的那段故事(僅剩180元還在堅持寫作輸出)。他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陸續關注【剽悍一只貓】【剽悍晨讀】【剽悍行動營】并積極參與他發布的閱讀活動.......17年5月投稿一次
結果估計你們已經猜到了,投稿沒有被選中,嘿嘿。
----------果斷實踐派內心卻點什么-------------
按時間順序列出過去一年做的事,發現沒有那個月閑著休息過,總是趕場一樣的輸入大量信息,誠實的說學習成果是當時學的很快忘得也很快,如沒學過一樣。(深感缺點叫思維策略的東西,完全是野蠻亂生長)這時,剽悍行動營三期報名開始了。
------ 22天的營地生活 想象不到的變化--------
一點實際的收獲:
【停止糾結】
留上海接父母來還是回家鄉這個纏人的問題因為一次閱讀得到了啟發:不論選什么路人們都習慣性想那條沒選的路是不是更好,這種問題不用糾結,做好自己順其自然就好。
【自我關懷】
傳統的中國家庭教育做人謙虛不驕傲,習慣批判而不懂贊美,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人有一副面孔:待人和藹,待己嚴苛。我也是這樣。例如2017每個月持續的學習新東西,從來不關懷自己是否累了,要歇一歇,反而經常自我指責這里哪里做的不好。更嚴重的是,發現自我認知:我是不夠好,所以不配得到好的生活。
坑人的認知讓人走彎路,過程相當凄慘。
例如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人,不愿意主動承擔更多有點難度的工作,而失去升職的機會;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人,在人際關系中習慣委屈自己討好他人,依然落得被人嫌棄而離開;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人,不能發現自己有什么長處,不能發揮個人能力成就他人,人脈積累令人捉急......。
一次閱讀中認識到關系需要尊重的不只有別人,還有自己,懂得自我尊重的人,更懂得尊重他人。在這句話啟發下,開始自我關懷之旅,逐步滲透新思想,修繕坑人的認知。
【最好的利己是利人】
之前的我偏小女生氣,計較得失,因此跌了很多跟斗,還不知道為什么。直到這次行動營才真正懂得如何建立與人的鏈接:盡自己所能成就他人。
我們的價值取決于我們可以給多少人帶來價值,成就他們。
【陌生人】
還是因為小女子氣的原因,曾經有什么好的知識方法只分享給熟悉的朋友,而對于陌生人自動屏蔽,不愿走出去也不愿他人靠近,如自帶掛牌(生人勿近)假裝一副高冷。
這次行動營嘗試運用所知所能服務他人(海報小助手,閱讀點評,晨讀分享,連隊晚會出主意),體驗到新的與人鏈接技能,感知到過去假裝高冷的海仙無法感知的熱情。
【參與感與歸屬感】
過去在團體里喜歡安靜地躲在角落中,看成員們熱鬧,不參與集體活動,如上所說假裝高冷,保持與他人的距離。與此相應的回饋也是時常被團隊成員忽略,沒有團隊歸屬感。
如今才知道根源都在自身,期望獲得的歸屬感,需要先主動參與。
【練習可以隨時隨地】
先完成再完美,這個方法簡直是通關寶典啊。做什么都可以開始下手而非左思右想,猶豫不決。
【快思考 慢行動】
一個果斷行動派到有內涵的行動派,內心缺的那些思維,一點一點豐富起來。它大概叫見識,見所未見過的人,感知未了解的思想,眼界不知不覺中打開了。
【復盤】
現在營地里同學們時常嘴邊有句話(不去做,然并卵)學了這么多,思考輸出是消化所學的好方法,整理二次思考是精進的方法。
22天過去了,好好的徹底復盤開始于今天,一不小心發現學了那么多,忍不住要感謝一遍行動營的所有工作人員、小助手、同桌康康、同連戰友......好像自己得了多大獎似得開心,有點小激動,大家一起激動吧,哈哈哈......
這些改變是在行動營的引導下,通過閱讀,分享,筆記,語言,討論等獲得的。
這些改變比我當初預定的目標要多得多。
這些改變讓人更有信心面對之后要努力的路。
------------行動營之后的方向 ------------------
保持行動營養成的習慣,晨讀和寫筆記;保持和同學們互通有無,共同進步;保持什么呢,我想去看看其他同學的復盤筆記,放筆,走起。
行動營三期三連 1排 海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