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分享主題是《萬物解釋者》的讀書心得,時間定在即將到來的3月份,所以今天開始讀這本書。
本著“一本幾乎每頁多半頁面都是插圖的書,大都是輕松讀物”這一認知,耗時近半小時才看完第一頁的我,內心波濤洶涌久久不能平靜。未免太過啰嗦,以下以羅列心得的方式記錄與這本書初次過招的體驗。就第一頁來看:
1. 這是一本不好好講“人話”的書。
2. ?這本書(至少中文版)滿滿都是段子。
3. ?讀這本書,會讓我在搜索引擎使用方面功力大增。
4. ?從未有過任何一本書能像這本書一樣激起我自己解碼的斗志。
5. ?讀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腦子在飛快運轉,這是我感到一種明亮的快樂,前所未有。
針對以上讀后感,我想試著在不劇透的前提下,簡單闡述一下我的理由。
首先,先貼一張比爾·蓋茨為這本書所寫的書評。
這本書號稱僅用了1000個常用詞來完成書中所提內容的科普這件事,當然,指的是英文原版而不是我手頭的這本中文翻譯版。我沒有在閱讀前了解過任何關于譯者的信息,我默認翻譯與原文保持了相當程度的一致性,且翻譯得當。那么就我所感受到的“不好好講人話”“都是段子”“讀不懂”,其中是否更大的原因在于我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對閱讀此書有不小的障礙呢?
另一方面,上述“讀不懂書”的不好體驗,促使我更渴望自己能夠更讀懂這本科普讀物。畢竟科普不像小說讀物、哲學讀物等那般“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所以我希望借助外力——比如搜索引擎——自己尋找到那些隱藏在看不懂的常用詞的組合所指向的答案。就好像猜謎一般,琢磨那些字詞,找到關聯,尋得方向,最終揭開謎底。(要知道從小就不善猜謎的我,還是頭一回面對謎語如此興奮。)
好啦,啰嗦到此結束。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帶給大家歡樂的體驗吧~(忽然覺得這本書要分享起來,還真是不容易>~<...我努力~)
2017,跟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