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TALK--Is there a real you? | Julian Buaggini
最近在看史鐵生先生的<病隙碎筆>正看到第二章史鐵生先生寫自己內心深處的"史鐵生"和真實存在與世的史鐵生"本人"之間的糾葛,"我"是我的自由,"我"是我的限制。
在剛有意識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好奇自己的樣子,我們不自覺的看那些可以反映我們樣子的一汪止水,一面平鏡,甚至于別人瞳孔里倒映出來的自己,"我是誰?"在普世的價值觀里把"我"作為一切事情的中心與起源,我們解決事情的方法,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由"我"這個本源決定的,同時,方法和手段又決定著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的結果。因此我們的那些所謂基因,天性都決定我們現在的樣子。
誠然有我們這個"自己"改變不了,控制不了的事情,這些事實又改變著我們的性格和處世方式。但更多的人,認為我們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我們有一個不變的本源的。所以我們才迷戀生肖,星座,性格測試給我們一個所謂準確的定義,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是一個怎么樣的本源,再努力的向他靠近。真的是這樣的么?
這個所謂的"自我本源"真的存在么?我們苦苦找尋并拼命證實的這個"自我價值"真的可循呢?說道自我本源,會扯到"命運"。自古以來無論中外都有對"命運"的各種說法,中國的文人墨客對命運顯得敬重甚至消極"成事在人,謀事在天","人各有命"等等,到了毛主席那會兒有多多少少過于夸大個人能力"人定勝天"這種豪情不知能否真的變為現實。
相較而言國外的名人對命運的理解就顯得不那么宿命論,像愛迪生(Thomas Addison)說
"A strong man will struggle with the storms of fate."(強者能同命運的風暴抗爭)
還有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貝多芬,還有
"運是強者的謙辭,命是弱者的借口"
與我到底什么才是命運呢,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所謂命運呢?
Julian Buaggini以哲學家的角度向我們解釋說,我們不過是一系列經歷的集合,我們視為珍寶的物質的自己,我們的肉體,即使損傷或者被替換,我還是我。
但,如果我的記憶被替換了,我,還是我么?
但我們這具肉身有真的作為我們靈魂的載體,精神的執行器在多多少少的控制著我們,史鐵生在<病隙碎筆>里說自己喜歡遠足,喜歡運動,但這具肉體的史鐵生恐怕是無法做到了,肉體的殘疾限制著精神的完滿。按照命運論的說法,史鐵生的殘疾也是一種"命運的必然"了?還有人對大難不死把悲傷苦難化為前行動力的人,多數是藝術家,小說家,大言不慚的執著他們說,是苦難塑造了他們!是痛苦鑄成了他們!是失意與折磨成就了他們!
真的么?被同等的苦難打壓下去的人有多如牛毛,正如你我,被所謂現實折磨的無法喘息還要安慰自己這是命運的安排么?這是我的性格造就了我自己么?這是我天性的缺點無法做我想成為的人么?
"我"的肉體不能全全代表我的精神,我所經歷的種種更不是以我的所謂命運和程序來決定的。我只是這些經歷的集合,我的行為受控于之前的經歷,但我現在正在經驗的事實又決定著我下一步的性格。
我是什么?Julian Buaggini說我們是像瀑布承載著的流水,流水常新但瀑布一直都在。而我最愛的薩德的話
"人是一堆無用的熱情"
這一腔熱情燒干了,燃盡了也便是歸時了。誰能說這堆無用的熱情有著什么既定的命運啊?!燒吧,趁這熱,這火還旺著
圖片來源:網易公開課
“本譯文僅供個人研習、欣賞語言之用,謝絕任何轉載及用于任何商業用途。本譯文所涉法律后果均由本人承擔。本人同意簡書平臺在接獲有關著作權人的通知后,刪除文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