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考完了,因為各種原因滯留在學校的這個午后。
外面有陽光卻不熱烈,屋里有冷氣。看完了大圣歸來在微博豆瓣上刷評論,聽大家講自己和猴子的故事,回憶自己的幼年。
“齊天大圣孫悟空,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
“大圣,當你在劇里突破法印一身金甲,身后紅披風霸氣的搖擺的時候,我身邊的小孩子突然給他媽媽說:媽媽,你看,他變身了。當時我多想給他說:他沒有變身,這就是他,齊天大圣回來了。”
“開場前,大家不約而同的交換著眼神,果然有尖叫吵鬧著的幼童,也有卿卿我我的情侶,有身上散發著異味的奇怪青年,也有摳腳大叔旁若無人的發著微信。然而,開片的一場打戲,全場寂靜肅然,大家默契而又安靜的看完了這部并不完美的動畫,燈光亮起,許多人都在擦淚。”
“大圣歸來創造了一個新詞匯:自愿來做水軍,簡稱“自來水”。正是數萬自來水,完成了這部電影80%的宣傳工作,將票房三天推至上億,并持續增長著。嗯,我現在也在做同樣的事。今夜,我們都是自來水,因為我們重新收獲了信仰;所以,大圣和大圣身后的你們,要加油哦。”
……
淚目啊。我的童年是怎么和孫悟空結緣的呢?爺爺枕邊永遠擺著一本翻爛了的《西游記》,一到假期電視上重播六小齡童版的西游記時,爺爺總會笑瞇瞇地坐在床邊,精神矍鑠地看著看了幾十年卻總也看不膩的猴子。蹦蹦跳跳的、笑起來手舞足蹈的、永遠替師父開路的猴子,無奈于命運卻一直在抗爭的美猴王……而現在,爺爺已經過世六年了。
我想,爺爺如果看見了這次霸氣歸來的大圣,還會笑瞇瞇地陪我看一次吧。可惜,再也沒有如果了。
聽著李健的歌,被他聲音營造的畫面感一次次擊中。現在我越來越怕聽旋律感太強的歌,因為旋律太容易爛熟,而忽略了歌曲本身傳達的意蘊與畫面,也少了下一次聽歌的驚喜。
李健是我理想的人格。他說,“悅人要先悅己”,“冷靜源于懷疑,懷疑來自獨立的判斷”,“中國人好像太容易悲觀了,我們的傳統是壓抑、是服從,這種情況下,你很難得到讓自己滿意,也讓對方滿意的狀態”,“藝術,你得先有藝,我理解的‘藝’就是技巧。卡爾維諾說過,小說是為頂尖的人準備的行業,同理,音樂家必須是嫻熟和高超的。國內流行的神曲其實是泛娛樂化,泛娛樂化比泛政治化更可怕”,“這個世界會不在意你的微弱,當一顆流星隕落的時候,沒人會為你感到怎樣,世界似乎從來沒變。天若有情天亦老,古人說盡了所有的道理,我們真是費盡周折,欣喜若狂,然后重復他們的道理”,“我的觀點是,跟世界保持絕對的聯系,但又同時保持一種獨立的狀態”……
他告訴了我很多道理,或者說,他無意中透露了他對這個世界與人生的觀點態度,在這個時代,既能保持內心的清醒獨立,對外卻不以對抗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這已經是難得的體面。
我會努力,保持思索,過好這一生。
謝謝這些沉默著的純粹的獨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