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9:周杰倫的職業生涯:從餐廳侍應生到流行樂壇巨星
曾幾何時,周杰倫這個名字響徹整個華語樂壇。不管是喜歡他的還是不喜歡他的,都不會不知道哼哼哈嘿的雙截棍,或許也能哼上幾句“青花瓷”的調子。這一篇揭示JOY樂壇成長之路的故事,值得每個生涯規劃師去了解和參考。
古典老師提出過一個生涯三階段理論,強調職場發展、目標實現應該分階段進行:
- 生存期。讓自己工作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 職業期。勝任本職工作,然后不斷發展,獲得收益
- 事業期。找到自己價值實現的事業,讓人生更有意義。
很多人卡在了生存期,辛辛苦苦就是為了一口飯。當過了很久才能進入職業期的時候,或許你已經錯過了發展事業,甚至僅僅是拉升職業高度的最佳時機。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卡在這里呢?因為在生存期之前,你根本沒有為自己的職業進行任何準備。如果初中、高中、大學,一直渾渾噩噩的過下來,學校里面成天逃課打DOTA、談戀愛,考試全靠突擊熬夜,等進入職場以后,你不為生存發愁,難道職場還是慈善機構嗎?周杰倫的故事揭示出一些答案——那就是在進入職場前的職業培養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質,選擇領域持續投入。他說自己12~16歲的時段非常幸福,因為他做的是他最熱愛的事情,而且在不斷精進提高。
周杰倫的第一份工是在餐廳打工,他的音樂天賦看似和餐廳打工毫無關系,但這份工至少讓他能在城市獨立生存下來,能夠滿足他基本的生存條件,同時他不放棄自己靠近夢想的一切機會,才有了每天2小時的鋼琴演奏。而被吳宗憲賞識,去唱片公司打工則是進入自己向往的行業,成為“行內人”才有更多成為“內行人”的機會,這個機會是在餐廳打工所不太可能遇到的。
古典的這篇文章里面,把周杰倫的故事梳理成了三個部分:
綜觀周杰倫的職業發展,經歷了3個時期:在校學習期間的職業培養期,餐廳打工的職業適應期和之后的職業發展期,在每個時期,他都做了很好的示范。在職業培養期,他選擇了專注自己的天賦,沒有被“大而全”的教育模式平庸化。在職業適應期,他明智地選擇了先就業再擇業,先養活自己,慢慢培養自己的能力,期待在最高平臺展示的機會。在職業發展期,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認真、踏實的精神和態度打動公司的同時,也打動了所有的聽眾。
這里面給我最大啟發的地方就在于——提出職業培養期的概念。大學不是一個“由你玩四年”的地方,而是為了職業基礎的培養。從職業規劃來說,不管你的霍蘭德興趣代碼是什么,不管你是九型人格哪一型,沒有職業基礎,就只能從事很低端的替代率高的工作,這樣的工作不是不能發展自己的理想,成就人生價值,而是相對難度更大,這樣發展生存期會更漫長,甚至漫長到你難以忍受。職業培養期,其實就是鍛煉自己職業技能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面,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操練。賈島的詩句說的好: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如今把示君
誰有不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