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瓣綠兒
有時候總是覺的自己是一個腹中空空的人,沒有所謂的精華干貨。
若一個人的大腦里面住著2個自己,那我一定是感性的那個。
理性的那個我在問自己:“優(yōu)秀的人那么多,為什么你不可以?”
有時候雖然不喜歡感性大于理性的自己,可是這就是真實我呀。
這樣看來,今天的晨讀來的特別及時,想變的優(yōu)秀必然也要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被《時代周刊》稱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他的思想成就與卡耐基、德魯克、杰克·韋爾奇并肩比齊。
柯維認為,高效能人士是有共同點的,他們都有相似的思維習慣。
根絕自己的情況來先看,目前需要學習就是積極主動和以終為始這2個思維習慣。
畢竟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
001 積極主動
我一直以來都會給自己灌輸我要積極主動,因為這樣才是對的思想,就應該這樣做,可發(fā)現很多時候這可能只是一種表面的意識。
柯維所說的積極主動,不僅要求我們在意識和行為上采取主動(先發(fā)制人),還要求我們?yōu)樽约旱男袨樨撠煟ɡ碇?gt;情感)。
很多人都會只關注自己身邊的事情,呆在自己的舒適圈,做比較有把握的事情,而不愿意改變。包括我自己也是,雖然在嘗試,可是對自己的表現也不是特別的滿意。
網上有一句話:“努力不一定成功,可是不努力一定很舒服”說的特別對。
今天的精神狀態(tài)不是很好,就不要去跑步了,在家休息吧,天氣太熱了。
6點20的鬧鐘響了,哎呀好困,先關了,等下就起來吧,結果一醒來就6點45了。
學英語的計劃一再耽擱,時候都連每天記15個單詞有做不到。
報的課程也一直沒有按時去聽去學習以后空了再學吧,反正一直都在這。可就一直這么等著沒有行動。
這都是發(fā)生我身上的情景,理性的我又說:“可是若我們一直停留在學習的舒適區(qū),談何成長?”
我們有時候真的不僅僅要有積極主動的想法,而且還要有行動去勇敢的踏出去完成從0到1的過程。
改變雖然痛苦,可是不改變會讓你更痛苦。
不改變按部就班的生活有時候真的挺舒服的,可是總是時不時的譴責自己的內心,好像也就沒有那么多心安理得的舒坦,反而多了些焦慮。
002?以終為始
柯維認為一個高效能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刺激,就懂得把生活的重心寄托在自己的原則上,從一開始就知道什么最重要。你必須忙得有意義,而這往往就是你影響圈的核心。
之前的晨讀中談到復利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具有清晰的人生計劃,長期的堅持,耐心的復利會使我們變的優(yōu)秀。
想要復利型的人生具體三點:
首先是目標導向性的復利思維,是以最終結果為目的。
1,要求每個有理想的人都要有清晰的目標,而且可以量化,在計劃的執(zhí)行者可以明白自己的任務及在計劃中所處的位置。
2,凡事有了計劃,盡早行動,要有很強的執(zhí)行力。
3,長期堅持的趨勢性。
一個好的人生規(guī)劃可以避免走失方向,對自己有規(guī)劃劃有目標的人肯定要比沒有規(guī)劃沒有目標的人生活的更明白,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以終為始,以始為終。
帕累托法則說:80%的結果得益于20%的付出。
永遠不能只停留在想的階段,要有目標性的付出行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做到了積極主動和以終為始一定也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為了能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一起努力踐行去做一個高效能人士吧。
參考書目:【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美】史蒂芬·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