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本章教大家如何發揮自身優勢
一、新思想 舊思想
1.只要采取一些簡單措施就能讓事情進展更順,可僵固思維感到無能為力——變化不會像手術那樣藥到病除,新思想會和舊思想一并存在
2.轉變的關鍵:信念
我們意識不到,但它在解讀一切
極端解讀——導致過度焦慮、沮喪、郁悶/優越感
應對和改變它們的辦法:認知療法
3.認知治療的好處和問題
好處:讓自己感覺好
問題:并沒否決“特性是固定不變的”的觀念,就沒辦法進入成長思維
4.本章內容:如何使人從舊思想過渡到新思想
二、為什么說智力可變——成長思維的根本原因
1.誤解:智力要么高要么低 澄清:大腦是越用越靈的
大腦的運作:信息傳輸像互聯網,越用它的網絡越多
2.實施:大腦學——關于大腦的需求,發展,實驗,相關問題,學習計劃
三、面對舊思想
1.僵固思維產生原因:當一個孩子不確定是否被認可時,僵固思維提供了簡單直接的方法
描述:卡倫霍妮+卡爾羅杰斯——當兒童不確定被是否父母認可時就會產生不安和焦慮情緒
緩解——導致了防衛和贏得父母認可兩種方案,后者可能會假想出一個“父母喜愛的自我”
這個新“自我”是僵固的,它會反復證明,以求得自我認可
2.新自我VS舊思想
舊自我給你認可尊重,新自我帶來挑戰、奮斗、批評、挫折
但是,新自我更接近真實的你,成長式思維者并非虛幻,而是把自身潛能發揮到極致
四、改變的開始:案例分析
【例1】準備很好卻沒被研究生院錄取:你不知道問題在哪
1.行動:從可以實施的計劃開始
技巧:生動具體的好實施,越是不喜歡,會做的越出色
【例2】打橄欖球時遇到很多問題:真實的差距
2.彌補差距:弄明白差距點+提高點——看實況錄像
克服開始的困難:向老選手提問
開始行動:驚人的努力+團隊精神
【例3】應對新舊思想沖突
3.應對新舊思想沖突:新思想方面:從行動+團結大家中發現美
孩子的僵固思想:用成長思維問題來影響它
【例4】過頭并具有錯誤動機的努力
4.鉆牛角尖問題:尋找動機源頭——分享雙方對需求的理解
【例5】戀愛因缺乏溝通而分手:人際關系問題
5.人際關系失敗:關系是因為缺乏養分而變質的——克服恐懼心理,學習有助于將來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的溝通技巧——獲得新理解,新策略
五、改變進行時:處理意志力帶來的問題
1.有的問題不是缺乏意志力,是方案不可執行——找個可執行的就好了
2.應對憤怒:
(1)思考憤怒原因,解決
(2)離開憤怒場合,寫下你當時打算的最壞做法以及當時發生的真實情況
(3)可接受的范圍內改變自己
3.應對失敗:在成長型思維那里,犯錯很平常。它是個提醒,提醒你還要完善自己
六、鞏固成果
1.成長思維不是幾個忠告,技巧,而是用新方法看問題
——僵固思維者不要為達到自己的目的用成長式思維作為技巧,這樣對方會感覺被成長思維騙了
——需要大量時間,精力,相互支持
2.每日鞏固:
早起問自己:今天有哪些可以獲得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呢?
何時何地怎樣實施自己的計劃?
遇到挫折——制定新方案
計劃要實施到底!不論遇到什么困難,事情有多糟
今日感悟:
一、1.我對這一章特別有好感,因為它直接指出了變化是一個過程而非強調它的各種好處,后者讓它看起來更像僵固思維了:沒有指出如何達到它的途徑。
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經發現我有僵固思維了,而前文一直在強調僵固思維的壞處,若不告訴如何達到成長思維的話,這看起來更像人身攻擊。
2.這絕對是對的,我上一個條目的感想就是信念指導下的解讀。
但也不用悲觀,在正確信念的影響下,我的信念會與之對話并浮出水面
②優越感這個,真的從來沒有,我不太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會有優越感,在我看來這是會被打的
焦慮沮喪郁悶倒是都有,是不是極端解讀呢?
③認知療法:一刷的時候看到這個老激動了,當時被這本書宣傳成長思維&壓抑僵固思維郁悶了七章了,終于找到藥了
3.然后就被塞了一悶棍,段落說“這種療法只是讓你感覺好罷了”
然后又在安利成長思維
問題是我連正確的認知療法都沒有接觸過啊!摔
以及,我真的特別不喜歡這種老強調“特性不是固定不變的”的論調,本來就是這樣,老是重復說,廢什么話
二、1.本章最重要的一句話,把之前磨磨叨叨的“非絕對論”的原因都說明白了,同時開啟了新的大門——大腦學,雖然沒有展開
三、面對舊思想
1.僵固思維產生原因:當一個孩子不確定是否被認可時,僵固思維提供了簡單直接的方法
描述:卡倫霍妮+卡爾羅杰斯——當兒童不確定被是否父母認可時就會產生不安和焦慮情緒
緩解——導致了防衛和贏得父母認可兩種方案,后者可能會假想出一個“父母喜愛的自我”
這個新“自我”是僵固的,它會反復證明,以求得自我認可
2.新自我VS舊思想
舊自我給你認可尊重,新自我帶來挑戰、奮斗、批評、挫折
但是,新自我更接近真實的你,成長式思維者并非虛幻,而是把自身潛能發揮到極致
三、1.這一部分對我最重要,不僅提供了除認知療法之外的解決方案,而且還給我自身問題提供了一些線索。
兒童不僅不確定是否被父母認可,同時也確定不受他人認可,并且被他人厭惡。
防衛針對除親近關系者外的他者
贏得父親認可采用的方式是取得好成績+完美主義+循規蹈矩,其中,后兩者僅僅是為了取得父親認可
贏得他人認可采用的方式是取得好成績+觀察和等待機會反擊
贏得媽媽認可的方式是生存,因為她并沒取得生存自主權因而感情有受壓抑的成分
新問題:想要獲得他人認同的動力來自哪里
這可以解釋的一點是為什么僵固思維比較嚴重,首先是雙重僵固思維,第二個是,這兩種僵固思維的循規蹈矩VS等待機會反擊有矛盾的成分而我并不能意識到,所以是一個壓制另一個
2.與其在絕望的深淵里舔舐傷口再自我傷害,不如發現光明,也許還能發現真理
四、案例分析
【例1】的陽光正能量確實是很感人呢,而且我照做也確實挺成功的,只有相信光才能看見光
但有一個地方我不怎么喜歡:越是不喜歡就會做得越出色。
首先這是反直覺的,當你心情不好,你會抗拒做這件事,效率也不會高,出錯的概率卻很高。
第二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叫我們自我虐待嗎?
第三我遇到的現實情況是,當你做好了一件不喜歡的事, 你將會遇到更多不喜歡的事讓你做,當你拒絕的時候,你之前的所有積累都會毀于一旦。那么作者是讓我們一生都在和不喜歡的事情纏斗,浪費自己的一生嗎?
【例2】
這一部分沒得挑,想想假如是我我遇到的問題可能是:不會那么快從悲傷中走出來,沒有勇氣去向老隊員請教,怕他們嘲笑我。像文中提到的和老隊員分享當初遇到這種情況時的心情這種事在我身邊幾乎從沒發生過,但想象一下,這也確實是正道。
【例3】:從行動+團結大家中發現美
有時候我會想啊,新思想怎么能改變舊思想呢?舊思想那么強大,遠非新思想力量可及啊
后來我想,新思想利用了人們行動有效加渴望他人關愛的心理
而這種心理若是能得到正循環,的確是可以春風化雨的。
但我大一的時候呢,是用行動來達到反團結大家的目的。
為什么一定要反團結大家呢?因為面對大家不知道怎么做啊,只能反團結大家了
而反團結大家的結果當然最后會影響到行動的結果,因為壓力太大了自己撐不住
【例4】
漫長的歲月里,鉆牛角尖問題不僅困擾著我也困擾著我的同伴
而我們從沒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他們都當我們不正常,而我們也一直這樣孤獨著,只要不影響他們,自生自滅就好了。
哪怕是善良的語文老師。
而我的動機是什么呢?
“我只求你理解我。(若得不到,我就報復你,因為在我無意料的時候,你居然報復我)”
【例5】
例5非常正確
我在人際關系的第一次嘗試中,就取得了負的養分,所以我一直都不相信是要付出養分的。
但后來我自己付出了一回,再后來我看到了一本講人際關系技巧的書《高難度談話》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每讀一次只要想想里面的內容,我的生活都會向好的方向轉變。
它像是我所有生活內容的凝聚點。而這條建議也是對的,只是勇氣需要好多年的積累
五、
1.說的簡單啊,我到今天(2015.12.12)才對這個事情開始有概念,之前一直是有感覺,要是都知道怎么做,問題早就都解決了,成長思維就都一統天下了。
但再想想,可執行的是似是而非,而不可執行的仍是死路。
所以,正確答案是把可執行的和不可執行的統一起來,從它們的交匯點出發。
2.(1)憤怒沒有那么輕,能燒起來意味著解決已經搞不定了,也就是說憤怒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憤怒意味著什么?不被他人理解的壓抑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臨界點了
最壞做法?憤怒就是最壞做法,當事人都已經不在眼前了,怎么辦?沒法辦啊
當時發生的真實情況?當時的人也都不在眼前了,我也不知道他們去了哪里,沒法問他們的動機,并且,我并不認為他們是可以溝通的對象,你在那個時候問他們動機,只會顯得你自己非常傻。
(3)嗯,我改變了我自己,方法是在學習上絕對干掉他們。同時絕對不參與他們的游戲(體育運動)
3.嗯,現在看來,我當時應該是被暴力嚇到了,況且,他們并不懂得溝通的意義,那就只能以暴制暴了。
怎么完善自己呢?認識到溝通的力量,用溝通來改變人際關系的現狀。
暴力的話有歷史,這個能掌握多少算多少吧,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只能看天意了。
而且不犯錯同時有著被父親接納的意味。
錯誤的價值幾何?留待以后探索
六、
1.這個我相信,并且體驗到了它的威力
感覺像被一種深長但并不寬廣的力量打透了,缺點是并不持久。比起《高難度談話》的全面開花,我有時候真的會嬸嬸滴覺得這書的藥方是不是不太對頭。
還有這書已經到尾巴了,我真是很不喜歡這書從頭到尾的僵固式方式推銷成長思維,雖然科學,但是單調不立體,像板一樣,我感覺受到了詛咒,書自己就是僵化地相信成長思維。我覺得無法應對復雜多變的現實狀況。
像前面說的找個更好方案,完全不近人情。
而且它又爆棚式的超級自信,拜托你解決方案這不面面俱到無懈可擊你有什么資格這么自信啊?在我家鄉你這么做早就被人拿板磚嗨死了。
但需要大量時間精力支持這個也肯定是對的。
因為我用成長式思維應對生活一切時,我發現自己變脆弱了,這本書在改變思維模式上的助力因其自嗨居功甚偉,但具體怎么做實在是粗糙的一塌糊涂,遠不如芒格老爺爺的《窮理查寶典》但芒格老爺爺每天都學霸地學習各種思維模型,如大病初愈的我現階段實在是心力體力都支撐不住。
另外我發現它意味著你得拋棄至少一部分過去的思維方式,不僅如此還要同過去的思維方式打仗,還得打贏,這么復雜的事情這么一本自嗨神器顯然是搞不定的。
2.
(1)計劃
計劃我制定了,對計劃可行性的敏銳感也有,不過后者并不是本書,而是電影《刺客聶隱娘》帶來的。
制定計劃是他人的鼓勵帶來的,和本書并不是一對一直接關系。
但這本書的確是穿起一切事件的繩子。拆書幫文章、一刷計劃、因有邏輯受他人鼓勵二刷計劃、敏銳地意識到計劃的不可行性并有調整方案、在這里敲感想——它們都是被這本書串起來的。
(2)計劃于我
對于我而言,遇到挫折制定新方案一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最擅長寫總結,總結里最擅長回溯自己的挫折原因,但完全不會制定新方案——看見問題其實是件很容易的事,相比于解決問題來說。
我能感覺到低效的原因還得歸功于《刺客聶隱娘》帶來的承認現實的自信心。
計劃對于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父親的認同,所以計劃不好使自己發現問題,意味著我靠我的力量否定了父親的權威,這在環境危險(不被除親朋外的其他人認同)的條件下,是件危險的事情,因為平時父親罩著我。
但依照計劃行事,又很難受,因為自由的靈性不愿意受限制。
(3)調整與堅持
調整的辦法是意識到靈性的流動,并據此安排內容,靈性自主是緩慢形成自我的方式吧,畢竟今天狀態不好的時候,讀10頁書用了90min,狀態好的時候只用了10min
先做重要的事——讓理性去解決計劃高效率的相關問題
堅持:
我一直都挺堅持的,但并不是那種“有什么困難,事情多糟”都會堅持的那種堅持,而是就算事情再糟乃至中斷甚至中斷很久,我也還會再撿起來,是那種“不放棄”的堅持。
相反,若想到“有什么困難,事情多糟”都不放棄,我會膽怯得不敢開始。
因為事情困難到你難以想象的程度時,不放棄有時意味著自毀,與其固守形式上的連續性,不如固守精神上的連續性。
事情多糟都不會摧毀你,是有多自信,可是作者,怎樣擁有這樣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