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射雕”中的育兒心經)
導讀:作為家長,你傾向于孩子留在身邊還是鼓勵孩子“走出去”呢?
話說金庸原著《射雕英雄傳》中,生活在牛家村的楊鐵心和郭嘯天兩家人因丘處機的到來而發生了巨變。
郭嘯天戰死,夫人李萍懷有身孕流離失所、遠走蒙古。
郭靖的人生也隨之開啟了“流浪”模式,換個順耳點的詞也叫“闖蕩江湖”。
郭靖出生在沙漠,成人后下江南巧遇小黃蓉,太湖歸云莊除掉殺父仇人段天德,在桃花島習得三套上乘武學,在洞庭君山助黃蓉登頂丐幫幫主,后來再回漠北隨軍西征,遠赴西域三擒西毒歐陽峰,華山論劍初試牛刀,最后在南宋襄陽成為萬人景仰的英雄。
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郭靖的經歷很好的證明了這句老話。可以說,郭靖的每一個進步都和其“闖蕩江湖”的經歷有很大關系。
“咱們得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寶媽對兒子小寶的未來有很大期望。
寶媽、寶爸一家生活在一座舒適、溫馨的小城市——古都開封。
雖然這座城市有自己美麗之處,但寶媽還是希望小寶能在求學階段盡早“走出去”開闊眼界。
因為,舒服的環境容易讓人產生惰性,而小城市則會讓人失去眼界。
寶爸經常帶小寶出去旅游,在描述旅游的意義時,寶爸對小寶說:“看書只能形成‘淺記憶’,而實地的親身感受才能形成‘深記憶’。就像一個人學地理,只看書也能背下來地名和當地特色,但很容易忘記。如果你親身去過一個地方,即使你不刻意去記,多年以后也不會忘記。”
寶媽補充說:“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走的地方越多,眼界越廣,隨之帶來的機會也就越多”
的確,人生的機會并不是簡單的“去過多少地方”本身帶來的,而是由于“走出去的歷練”使自身眼界等各方面素質提高的結果。
寶媽還是有些舍不得小寶離開家太遠,猶豫地說:“但是也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啊,離咱太遠還是有些不放心呢。”
寶爸說:“這句古話還有不為人知的下半句‘游必有方’,再說了,現在互聯網技術這么發達,還愁聯系不上小寶嗎?”
寶爸又將話題拉到了“射雕”上,說:“如果郭靖這一輩子沒出過牛家村,相信也不會有今后的‘英雄郭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