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人法地,地法地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自然?姑且認為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的更替,人的生老病死,物的成壞敗空,事物的發展規律,我們本來的真面目,我們是否遵循自然,遵循道?就看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否順心,快樂,煩惱少,疾病少,人際和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標準,不可更改,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不可搖動。春秋的百家爭鳴,誰對誰錯,可有一個對的標準?
人生來都是不完美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我們就是彌補自己的不足,尋找生活的快樂,圓滿的人生,世間的所有物質也都在尋找完美,為什么蝸牛要長殼?為什么鳥兒學會飛翔?為什么人類要發明馬車,汽車,感覺還不夠又有火車,動車,飛機,火箭?冬有暖氣,夏有空調,都是我們所有意識存在里尋找最完美的調試。而這種調試,需要智慧。
智慧從哪來?書中,博覽群書。
智是每天學習更多的知識,做加法,慧是掃除內心的貪嗔癡疑慢慮,做減法,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只有內心空靜了,才能慢慢走進書的殿堂。
遇事處亂不驚,臨危不懼,內心有一團正氣,自信,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庸中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不怕笨就怕懶,不怕買書,就怕不讀。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走的時候比來的時候心靈更自由。
提升心靈自由度就是我們每個人今生的生命課題,人活一世,轉瞬即逝,滄海一粟,時間如此寶貴,自然如此慷慨,我們如此之幸,邁開步子,會得到所有資源的支持。
孔子說人有四類,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學,體察內心,感悟收獲。一個人總是很難改變別人,就從改變自己出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