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陪伴女性青春的“百麗”要“賤賣”
只要是女性,對“百麗”從來都不陌生,她幾乎陪伴了我們的青春史。每個女孩走過的路,都留下了“百麗”的印跡。我們的成長、經歷都和這位青春的伴一同走過。我們見證了她的發展、輝煌史,她也陪我們從青春走向了成熟。
正如百麗的概念語一般:走過四季,依然百麗。然而這位老友,如今要“賤賣”了自己。
2017年4月18日,百麗宣布停牌公告,百麗國際4月17日的總市值為444.48億港幣,即57億美元。
百麗發布的停牌公告顯示:百麗集團將于2017-4-18日上午9時停止股票買賣的一切活動,待出具收購及合并公告。
而根據消息稱,目前內地私募基金鼎暉投資正與百麗高層擬定收購計劃,將以57億美元進行收購。
二、鞋王巨頭的隕落
百麗自1993年入住深圳以來,以強勁的勢頭迅猛發展,成為中國女性品牌的佼佼者。百麗集團旗下有:百麗、他她、森達等多個品牌而且還代理經營8個著名品牌——Bata、BCBG、Elle、Clarks、Geox、Mephisto、Merrell及Caterpillar。
百麗曾經連續12年,高居我國女鞋銷售榜首位,其強勁勢頭與輝煌不言而喻。至2010年,其銷售額就占據了中國鞋業市場近46%的份額,營業額達到237億元。
走遍大街小巷,百麗連鎖遍布中國各地,我們女性逛過街,進過百麗,穿著百麗鞋走過了無數的道路。百麗連鎖店遍布中國300多個城市,店鋪達13500余間。
然而從2012年開始,百麗集團凈利潤增長放緩至2%。自2016夏季的6-8月份就關閉276家店鋪。直至目前,陪伴我們青春的女性鞋子品牌竟然走到了“賤賣”地步,原因何在?
三、鞋業巨頭隕落的癥結何在?
以我個人為例,我在大學期間自2008年開始接觸百麗品牌,至2012年,我也經常購買百麗鞋子。但是到2013年開始,我好像就對百麗女鞋變得不是那么情有獨鐘了。
其一,我發現,越來越多質量差不多的同類女鞋品牌可供我選擇,我的品牌選擇性多了。
其二,隨著網絡購物的方便,電商也日趨完善,網絡購物給我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的購物平臺,我不必非得去線下百麗連鎖店購買了。而百麗集團的銷售主要就是依靠線下,雖然后期,百麗在電商平臺也逐步追趕,但是在女性鞋業品牌眾多的情況下,勁頭沒有以前那么足了。轉型未抓住時機,錯失良機。
其三,各種鞋業品牌越來越多,無論是運動型鞋業品牌,還是時尚型鞋業品牌,都越來越多。市場就這么大,在別人沒有嗅到這塊蛋糕前,百麗以渠道優勢搶占先機,但是隨著蛋糕香味的彌漫,人人都想來分一杯羹。鞋業市場飽和,供給大于需求,勢必導致剩余過量。
其四,從前年達芙妮、星期六等這些以往女性鞋業巨頭的隕落,就可看出,任何企業經營模式不可單一,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而變化。線下與線上的完美結合,以高品質的質量才能穩占市場,不被擠掉。
其五,百麗鞋子在同質量品牌中,價格有些虛高,新季新款鞋子沒有定位一個合理價位,采取折扣策略,不久就打打折。長期的虛高后折扣,讓我們這些消費者感到似乎欺騙了我們的消費值,長期以往,讓我們覺得,原來這鞋子成本也不高啊。
今晚本來打算早睡,臨睡前卻看到了百麗擬將被收購的消息,我這心突然有種失落感,因為百麗曾經陪伴了我的一段青春與成長期。好似一直陪在身邊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傳來噩耗,我心里還是有些傷感的。畢竟,這里曾經有過我的青春啊。
你是否也有同感?十一點半了,早點洗洗睡吧,晚安,親們,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