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潮汕,擁有“金柱銀柱”之美稱的甜品是什么嗎???
在潮汕小吃中,反沙芋頭和番薯常擺放同一盤中,因其金銀兩色而得此美稱~
反沙是潮菜的一種烹調法,是把白糖融成糖漿后投入炸熟的食材,讓其冷卻凝固,待裹在食材外層的糖漿變成白霜便成。
“反沙芋”是潮汕地區的一種美食特產,其外脆內香,男女老少皆喜歡的一種飯后小吃。
傳說反沙芋的由來,要追溯到元代。那時,潮州人把元兵稱作元番。元兵攻進潮州之后,為鞏固其統治,實行聯戶制,即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養一個元番,任由元番隨意到哪家睡覺。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家娶媳婦,新娘頭天晚上只準與元兵同房睡覺。百姓忍無可忍,相約在八月十五夜將元番殺死。結果,一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被斬盡殺絕。老百姓怒氣未消,又將芋頭當作元番的腦袋,切成條狀,放入油中煎,撈上來后,加些糖,用它拜月娘后,吃掉!以解心頭之恨。這事相沿成了俗。到了近代,一方面可能是“頭顱”總讓人聯想到血淋的場面,怪嚇人的。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每年的中秋節總用一個簡單的芋頭,久了讓人覺得太乏味太單調。所以人們在用芋頭作為拜月祭品時常就會做成反沙芋。
今天,小編將給大家分享一道潮汕小吃:潮汕反沙芋/番薯。對于喜歡吃甜食的親們是一個福音!反沙芋/番薯的精髓在于反沙,但火候也是最難控制的一個點,那么,自己在家如何做反沙芋和番薯呢?現在,就跟著小編來學習吧!
材料
芋頭/番薯......數個
香菜......1~2棵
油......適量
糖......適量
1.削皮 切塊/條
將買來的芋頭洗干凈洗后削皮,切成厚度均勻的塊狀。
說到其原料,僅用芋頭/番薯與白糖,沒什么出奇的,這道小吃出奇的地方在于“煮糖”那一關。
劃重點:芋頭切成條狀后,不能再用水洗,否則下油鍋炸時,油花會四處飛濺,燙傷人。
2.下鍋 油炸
鍋中不能有水,倒入油,小火,火候不宜過大。油溫30°時將芋頭倒入鍋中進行煎炸。
芋頭條應分兩次下鍋油炸,一來可炸勻炸透,二來能節省時間。
煎炸至芋頭變成金黃色即可以撈起放入器皿中。
3.反沙 (重點!)
鍋中的油倒出來后將鍋洗干凈,加入一小碗清水,小火煮開后加入5大勺白糖。煮開看到鍋中有白色的氣泡并且糖漿變得粘稠,關火,將香芋/番薯倒進去,快速的翻炒。
注意:如果一開始炒糖的過程發現水很多,一直沒有氣泡那就要加多點糖了;既要把握火候,又要把握煮糖時的工夫。
溫馨提醒:
芋頭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作為防治癌瘤的常用藥膳主食。在癌癥手術或術后放療、化療及其康復的過程中,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另外,芋頭不宜吃過多,易引起悶氣或胃腸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