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時常困惑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心靈雞湯常常會告訴我們,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要去走不一樣的路,體會與現在操蛋一般的生活外的不一樣的人生。
我很想知道做此篇文章的人是否表里如一,在美妙的生活中體會著人生歷程。
反正我不是。
就如同心靈雞湯的治愈對象一般,我就說所謂大數據時代辛勞工作,對未來充滿焦慮和不安的一員。
但心靈雞湯安慰不了我。
并不是我的逼格較高,而是那些文章的道理,大家都懂,寫的好,說出來,大家有所感慨,就沒有然后,然后你該怎么辦?辭職環游世界?換工作走向人生巔峰?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至少雞湯雖好,但解決不了我的問題。而問題的答案,我曾經在文學中尋找,在宗教中尋找,在哲學中尋找。但找到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多的問題。
好像升級打怪一樣,解決一個又來一波。
但你會越來越接觸本質,就像無數哲學家、科學家不斷的深入核心,有的人找到的答案自己都受不了,有的人回過頭來皈依宗教,寧愿身處宗教所構建的和諧世界中。
哲學在于解決人的價值問題,這是基礎,通俗來說就說你為什么活著。當然,這也是蕓蕓眾生的問題,只是每個人所謂的價值觀不同。
而我傾向于老子的《道德經》。
中國的歷史中,將老子作為道家的開山老祖,當然,他們喜歡就好,反正我不認同。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很純正,也算是中國唯一的一本能稱為哲學的學說(譬如佛經,更像是教育體系,給你提供一整套的世界觀,但又不像宗教比如基督像那樣要你相信上帝都是對的,它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而其他如儒家文化,道家思想等等,都是倫理社會中的產物,是倫理學,要求你該怎么做,而不是宗教的思辨思想)。
上述廢話后,解釋老子《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本質來說就是天地不仁。
意思就是上天沒有情感,這和希臘神話中眾神之上的命運一樣,明明白白的告訴你,人活著沒有意義。
然后又和你說人該怎么活——和光同塵。
但畢竟難,哲學的理想主義在現實生活艱難求生,我又是在程朱理學下的天人合一思想中成長的一代人(說實話,人地不仁和天人合一就是兩個極端,沖擊很大),倫理觀念幾乎成為了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想要歸元,就像木心所說的伊卡洛斯一樣,飛出來。
雅典有怪,名minotuar ,專吃少男少女,克里克人請建筑師daedalus 建造迷樓,迷樓精巧,建筑師和他的兒子伊卡洛斯也出不來。
伊卡洛斯向父親建議將羽毛用蠟合成作為翅膀,飛出去,終成功。(推薦音樂Clarus,lvan torrent/julie elven)
而木心解讀:怪物象征欲望,建筑師象征倫理、制度的制定者,迷樓象征社會,囚禁人,不得出,就連身為制定者的建筑師也一樣。
唯一的方法就是飛出來。
而伊卡洛斯飛出來后,翅膀被太陽烤化,身死海中。
我向往古希臘的英雄主義和古典美學,大體是因為,古希臘坦率的承認悲劇主義卻并不悲觀,但依舊保持自由獨立的精神,這種精神形成文化,至今是歐洲文化、宗教、哲學的基礎(歌德的歌劇《浮士德》提出解決人性、社會問題的方法,就是回到古希臘;文藝復興,復興的也是古希臘精神)。
但古希臘文化建立在奴隸制上,老子的哲學思想也算得上貴族思想(佛教就很平民),真正要踐行這樣的哲學思想不光想想做做,還要有環境、文化氛圍等等的支撐,更不用說我連飛出去的勇氣也沒有。
但所有解決問題的答案終究要回歸現實生活,怎樣使高高在上的價值觀與現實相融,這便是我要尋找的路。
所有問題的解決,都不能一蹴而就,但每解決一個,就會有巨大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社會價值觀所不能給予你的,內心真正的平和寬容。
現在的人,與其看看手機的文字,不如靜下心來看書,精神上的盛宴,遠比凡俗中的樂趣來的深刻。白首如新,傾蓋如故,知己如書,即使出不了門,看不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在書中也能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