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你最在乎的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vs 更在乎自己的改變、進步?
前幾天帶孩子到借書館看繪本,兒子拿出《傻鵝皮杜妮》要我講給他聽。
故事里傻鵝皮杜妮在草地里撿了本書,回想起男主人的話“有書又愛書的人,就有智慧"思考后得出結論:如果我拿著這本書,愛這本書,我也會有智慧,那就再也沒有誰敢叫我傻鵝皮杜妮。
于是皮杜妮睡覺帶著書,游泳也帶著書,知道自己有了智慧,皮杜妮開始驕傲起來,她把下巴抬得高高的,越來越高,越來越高...
驕傲的皮杜妮,脖子拉長了好幾倍...
隨后農場里的動物們都開始相信皮杜妮變聰明了,大家一有困難就去請教皮肚妮,皮杜妮也很樂意幫助他們。
她很滿足這種“聰明、有智慧”的狀態,不認字的她開始炫耀自己的知識“才華”。
胡亂的給大家幫忙出主意,鬧出許多笑話,讓大家都遭了罪。
最后惹出大禍:皮杜妮指著爆竹說是“糖果”,動物們一聽立刻圍上去搶著吃,只聽得“砰”的一聲響...
皮杜妮的神氣和智慧也炸沒了,她喪氣極了:因為她終于發現自己真是一丁點兒都不聰明。
看著被爆竹炸開的書里那些她看不懂的東西,皮杜妮仔細想,終于明白了:
光把智慧(書)夾在翅膀下是不管用的,還得把書裝進腦袋里才行。
02
讀完這個故事,發現皮杜妮鬧出的笑話,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生活中經常掉的兩個大坑:
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無知且不自知。
這里就說說第一個坑,害怕被別人嘲笑,時刻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想在別人面前顯得好看,皮杜妮這種行為屬于典型的表現型人格。
表現型人格 :? ? ? ? ? ? ? ? ? ? ? ? 更關注自己當前的表現,渴望 得到別人的認同。
因為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當前在別人面前的表現,他們時時刻刻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的足夠好,那么被別人認可為“成功”這個狀態就是他們最向往的了。
放眼周圍的生活環境,大家生活在這個追求高效、追求速成、追求快速成功的時代,幾乎人人都渴望著盡早盡快被他人認可,被社會認可,恨不得馬上就能成功。
以至于大家都會刻意的,把自己好的一面,盡最大可能去表現出來,過分的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造成做事情時缺乏自己應有的標準和耐心,盲目的以追隨他人認可和所謂的成功為標準,最終出現個人進步緩慢,缺乏成長,容易放棄。
表現型人格會害怕表現不好,本質上來源于我們不接納“不夠好的自己”,自己對自己沒有認同感,于是把信心建立在別人對自己的認同之上,過分的在意外界的評價,做事情很容易擔心表現不好就索性放棄。
03
反過來,進取型人格的人,因為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變化、自己的進步,所以沒那么在乎自己當前的表現。
? 進取型人格:? ? ? ? ? ? ? ? ? ? ? ? ? 更關注將來的結果,所以當前的表現不佳并不影響他們繼續努力。
成功只不過是某一時刻的狀態;成長路上的里程碑,成長才最重要。
他們知道任何的學習、改變、進步,都是有個過程的,都會經歷最初的笨拙,種種不適應和沮喪。但只要耐心的持續刻意練習下去,就一定會有進步和變化,那么最終都會好起來的。
積累足夠多的成長(進步)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復利效應)之后,所謂的成功也只是成長路上水到渠成的收獲。
04
長期來看,進取型人格的進步速度明顯快于表現型人格,無論哪一種人格都不是天生就定型的,都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刻意培養的。
表現型人格和進取型人格的區別是,你把注意力放到自身成長(進步)上,還是把注意力放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上。
思考明白這一點后,關注自身成長,從接受自己的笨拙開始起步吧,每天進步一點點,終生持續成長;最終,成功會是你成長之路上必然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