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桃花季,心心念念的明星版終于上映了。年前的時候就買好了票,想著這是買個自己的三十歲生日禮物。雖然比票面價值貴了好多,但是也算是滿足了自己的一個小小心愿吧。
之前在網上看過視頻,對于這個話劇的基本劇情還是能夠模糊地記起來。從心底來說,我不是太喜歡兩場戲并起來演,因為劇的完整性會被打破。暗戀桃花源是兩個劇團簽約了同一個場地,在排練的時候,暗戀劇團和桃花源劇團都各自演出,中間有一段是兩個劇團同時演出,語言的巧妙性竟讓兩個劇團的臺詞嚴絲合縫地串聯了起來。散場的時候,大家好像還沒有從情節當中緩過來,掌聲克制而熱烈。我喜歡里面的喜劇成分,每一個梗都讓我哈哈大笑,尤其是還加入了好幾個最新的梗(買房子,向往的生活,美羅城)。這是真正的喜劇,不是鬧劇,讓人在喜劇當中好像笑出了淚花。
當暗戀的主題曲響起來的時候,舞臺上的秋千,黃磊一襲長袍,上劇場仿佛回到了那個大上海時代。孫莉的聲音溫柔到可以融化人,怪不得是最溫柔的云之凡。我喜歡這一對的表演,在那個上海初冬的夜晚,一對戀人在互訴衷腸。他們舍不得離開對方,之凡要去昆明過年,江濱柳內心要寫的一疊信當面送給了之凡一封。以為只是暫時的分離,結果再見面竟然是白發蒼蒼。
濱柳從未忘記過之凡,他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妻子和丈夫,而內心深處仍然給之凡留了那樣一個柔軟的位置。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他期待著見到之凡,他在臺灣的報紙上刊登了尋人啟事。我好奇,那時他想尋找之凡的時候,他內心期待的是什么呢?期待之凡一直等著他還是只是想看一眼那個曾經心中的紅玫瑰。動人的是之凡和濱柳再次相遇。或許都是不惑之年了,見面竟是那么地稀松平常。“我還記得你的兩條辮子”-那個美麗動人的之凡小姐在濱柳心中是神圣的,再見面的時候圓了內心對于年輕時追尋的向往。再見了,也就再也不見了。我喜愛這個故事。“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大概是對于任何一個年輕時愛情的追問吧。那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了之后又是什么呢?也只是對于一個完美幻像的終結而已。我寧愿那個之凡永遠是兩條辮子羞答答的少女。
《桃花源》有點像一個鬧劇。何炅很適合演袁老板。春花離開了老陶,選擇了袁老板。老陶從桃花源回來以后想要帶春花再去到桃花源,回來再見到春花時,她已經為人母。春花開始抱怨生活中帶娃的苦楚。也許她和老陶生了娃,她的生活仍然是這樣。她以為和袁老板在一起,日子就會過得更好。莫名的同情春花,可,誰又不是春花呢?
在話劇當中體味人生,也許也是一種生命擴展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