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2019年第一天,給過去一年的自己一個總結,復盤一下2018,給未來一年的自己一個規劃Mark一下元旦這一天的想法。?
【2018想做沒做成的事】:
1. Excel 的圖表插件think-cell 研習, 這個插件在2014參加公司培訓的時候,有個老師分享過,后來想著要去研究一下這個工具里推薦的一些常用報表模板背后的數據與觀點展現的原理,一直擱淺到現在。元旦假期想著花些時間來看看,又發現Excel 的Mac 版本目前還不支持think-cell . 看來以后做一些數據的分析與展示的時候,還會繼續的頭痛。
2. 推薦系統的測評方案,推薦系統的測評現在大家用得比較多的是A/B Test . 18年給相關團隊干活的時候因為一些原因一直也沒能正式用的A/B Test,出一份權威的報告。且也因為這些原因,轉而思考用別的辦法來評估推的質量與效果。也求助過項目的負責人,被推薦參考用基金的評級體系來測評,這里一度卡住無進展。直到最近聽到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的菲利波*門澤爾教授的團隊在研究這個方向,也聽說OwlFactor 公司開發了一個瀏覽器和文章評級系統。這個系統拋棄了一般的流行度指標(轉發量,點贊數,粉絲數量),而是憑借自己的評級系統為讀者選取內容,看來已經有人,有團隊在印證這個方向了。
3. 人工智能的素材收集平臺的建設,這個是18年年初的時候,我們想的一個素材平臺的建設方案,其目標就是想達到素材的不同維度的標注信息的抽象。 但18年過去了,我們的素材的量是在漲,卻鮮有對標簽的分類抽象相關工作的開展。而且,此目標后面跟丟了?,F在看來,公司的小目標(以月度小目標,按周匯報進展)的設計還是能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的。?
其它,更多的東西,如一個類似于Kaggle的競賽平臺,ICDAR的測評平臺,某短視頻項目的性能指標體系,小星星的項目考評等等。?
【改進計劃】2018年已經過完了,這里還有不少的事沒有做,沒來得及做,沒有足夠的時間做,但真的2018年已經過完了。所以,如果自己還想做,給自己的任務清單上的事項寫一個deadline 吧。?
【2019年應該停止做的事】:
這一章節是寫給自己,用來提醒自己,停止做一些已經被證明是無效的事,就像邏輯思維的跨年演講一樣,“所有會被時間過濾的,該翻篇就翻篇”。
【要停止的事】之一
PPT困難癥。最近這幾次的PPT寫得都相當的頭痛,回顧一下發現:?
1.1 準備的素材太過于細節 ,而這些素材未能被最終主旨觀點的證明起到作用,這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1.2 2018年年初的時候,被小V提過的,
a)通過目的去做歸納,
b) 通過原因去歸納,
c) 歸納不應該只基于當前的現狀態來歸納,要看到未來。
上面這幾點,還是沒找到有效的方法來踐行。 但是有一個偏方,就是要寫PPT的時候,對方如果能給出大綱,或是先將大綱梳理出來給到對方,可有效的節約這里的時間。?
【改進計劃】
先歸納出大綱,通過目的去做歸納,通過原因去做歸納,歸納不僅要看到現在,還要看到未來,如果擔心歸納方向偏離,應該先將歸納出來的大綱與干系人對齊。?
【要停止的事】之二
停止低效的記錄工作過程的流水線式的過程數據,提高自己的時間利用率
關于記錄
a) 來看看自己平日記的東西
b) 來看看平日收藏的東西:
2018年,每天都在寫工作日志,都在流式的mark 工作進展,但是,這里缺少了進一步的加工與分析。 比如上面的截圖,現在看這個圖的時候,已經不知道當時要保存下來的原因是什么了?
上面的問題希望2018年不再犯,也給自己提個醒
【改進計劃】
1. 以后落盤的收藏與工作上的事,應該伴隨一個思維導圖把大綱的架構給畫出來。這樣自己在二次查看的時候,能快速的得到一個自己梳理過的腦圖,節約回顧時間。
2. 提升時間利用率的情況,邊聽分享邊畫思維導圖,分享聽完,腦圖就畫完。如果腦圖的層次很奇怪,那就說明自己沒理解別人分享的內容。 如下圖就是昨晚在聽羅輯思維的2018跨年演講的時候畫的腦圖,當時回看三個紅色箭頭處,當場就想不起來自己為啥而記了,這就說明當時聽走神了。
【2019年應該繼續保持的事】:
1. 日常工作中不斷的自問自答,問問自己,某個方案是否是當前最優,如何證明是當前最優。思考是否是最優包含三個維度,方法策略是否是最優,做這個事的組織方式與成本是否最優,使用的工具與業界相比是否最優。?
2. 用奈飛文化手冊給自身在團隊管理上提供了一些參考,學習并實踐之。?
3. 感覺自己狀態差的時候,就在工位邊上舉舉啞鈴吧,會比較高效的恢復狀態。
4. 公司HR制度,小目標的設定,讓自己不容易偏離方向,且最最重要的是,不讓自己在自我評定的最后一臺瘋狂的會議這半年做了啥。
5.解決項目問題的時候,錄制視頻,在團隊做信息對齊的時候,方便,快捷,高效
【2019年要開始做的事】:?
1. 多跟比自己厲害的人交流,時刻準備問題以便隨時請教 。18年的時候,想找人請教大數據與AI的測試,自己在問自己應該問什么樣的問題的時候,發現比較無力。
2.? 地圖相關的也是一個新的領域,這里的評估維度超級多,是個很大的挑戰。
3. 思考,現有平臺工具的通用性,體驗問題。
3.1 平臺工具與騰訊云結合的便利性,是否做到像U盤一樣可插拔。從這幾年做工具的經驗來看,越是能適應與復用現有優秀平臺能力的小工具,越是生命力旺盛與維護成本身,典型案例就是我們的搖一搖提單的接口。所以,QAPM里要考慮如下幾個點
3.2.1 SDK上來的數據是否盡可能做到格式通用。通用到什么程度呢? 我們與業界常用的格式方案有多大的差距?
3.2.2 數據上報后的過濾,分析,聚類,是否提供各種數據規模的方案,那些自己創的分析優秀方案如何更有效的推廣,不足的方案如何與業界優秀方案對齊。特別是通用性方面。?
3.2.3 中后臺的依賴服務的通用性問題,比如,與Bug系統對接,登錄服務,告警服務,監控服務。計費服務,產品管理服務,CI,CD服務如何做到與騰訊云現有的平臺的無縫對接。?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