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能讀到就很幸運的書,無論對孩子,還是對成年人。
這本書講述的是,小豆豆(作者本人黑柳徹子)上小學時的一段時光。因為在老師眼里淘氣、古怪而被退學的小豆豆,來到了巴學園,在校長小林宗作先生愛護和教導下,快樂成長的鎖憶、所感。
喜歡,新的開始
夢想當一名間諜的小豆豆,跟著媽媽走出車站的時候,因為不舍得把電車車票交給檢票大叔,又萌生了“那就當一個裝作檢票員的間諜吧”的念頭。媽媽還有點擔心,新的學校會不會順利接收被退學的女兒。離約定和校長見面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媽媽明顯有些憂慮。
見到小林校長時,校長說“我想跟孩子單獨談一下,您請回吧?!毙《苟挂豢跉飧iL先生說了四個小時的話。她從心里覺得喜歡校長先生,因為從來沒有人肯聽她說這么久的話。這一天小豆豆正式成為了巴學園的一名學生。她喜歡電車課堂,喜歡巴學園。
陽光,和風吹進來的春天
幾輛廢棄的電車,改造成了巴學園的教室。
小豆豆走進電車教室,以前學校的座位都是固定的,在巴學園,可以每天根據心情選擇自己的座位。小豆豆絞盡腦汁,左顧右盼,終于選擇坐在一個女孩子旁邊,因為這個女孩子穿了一件有長耳朵小兔子圖案的連衣裙。
這里講課的方式,也是特別的。第一節的時候,老師把當天所有要講的內容和問題點,滿滿地列在黑板上,包括語文、算術、物理等等內容。“下面,就從你喜歡的開始上課吧。
電車教室外是一排矮矮的灌木叢,遠處是剛開放過的櫻花樹。有時,陽光照進教室來,有點熱,不知誰打開了電車的車窗,一陣清新的微風吹進來,連孩子們的頭發都飄起來了。
散步,感受田野、自然的韻律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很努力,下午想干什么呢?”
“散——步!”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九名一年級的學生,沿著小河邊走著,旁邊是成排的高大的櫻花樹,還有田野上一望無際的油菜花。老師會指著油菜花,問大家:知道油菜花為什么會開花嗎?然后,和大家講起雄蕊和雌蕊的知識。還有蝴蝶從身邊飛過。
“我們是要去九品佛散步,”穿著長耳朵兔子圖案連衣裙的女孩子說,她叫朔子,還告訴小豆豆很多很多事情,諸如:以前,在九品佛的水池邊上看到過蛇;九品佛里有一口古井,還有一顆流星掉進了井里,等等。
春日的夕陽已經有點斜了,蝴蝶還是忙忙碌碌的樣子,遠處近處傳來鳥兒的歌唱聲。
等等力溪谷的野炊
“等等力溪谷野炊”小豆豆放學的一路上,一直不停地在小聲說這這句很難懂的話,好像是在說“落語”(落語,是日本的傳統曲藝形式之一)里單口相聲,生怕別人打擾到她,給弄忘記了。等等力是個地名,那里是一個有溪水、瀑布、樹林的地方。他們要到那里去野炊,小豆豆得告訴媽媽。
結果,她一晚上都跟著媽媽,學著媽媽做菜的樣子。尤其是,媽媽揭開湯鍋蓋子時,摸著耳垂,還說著“哎喲喲”的話,小豆豆覺得這個動作很有大人的意味。因為,她已經決定在野炊的時候,也要做這個動作給大家看。
新娘,沒有比那一天再傷心了
已經是三年級的小豆豆,最喜歡同班的阿泰了。阿泰聰明,物理學的非常好,還會英語。狐貍的英語“Fox”,就是阿泰告訴小豆豆的。結果一整天,小豆豆的耳邊都在響著“Fox”的聲音。
每天早上,來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小豆豆都會把阿泰鉛筆盒里的鉛筆削得整整齊齊,自己的鉛筆用嘴巴隨便咬一咬,就湊合著用了。
但是這一天,阿泰叫住了小豆豆。這個時候,小豆豆像平常一樣正在散步,聽到阿泰在后面叫她
“小豆豆”
這聲音明顯帶著憤怒,喘了一口氣,阿泰接著說“長大以后,無論你怎么求我,我都不會娶你做新娘的?!敝贿@么一句話,阿泰就走開了。
留下小豆豆一個人,默默站在那里。
那一天,小豆豆傷心極了。
泰明,人生有黑暗,但更應該有覆蓋黑暗的光明
泰明死了。這是那天校長告訴大家的,他像平時那樣,兩只手放進上衣口袋里,但一直默默站在,一動不動。
第一次遇見泰明的時候,小豆豆問“你問什么那樣走路呢?”泰明沉靜地回答說“我得過小兒麻痹癥”。他那平靜溫和的聲音和微笑的臉龐,小豆豆一直都記得。
葬禮上,小豆豆悄悄和躺在棺材里的泰明告別:也許,等我們長大以后,有一天會在什么地方碰到。那時,要是你的小兒麻痹癥治好了,該有多好??!
外面依然春光明媚,就像第一天遇到泰明時一樣,陽光那么燦爛,落在小豆豆的周圍。
再見,再見
巴學園,在戰爭中起火了。那是在夜里發生的事情。凝結著小林宗作先生夢想的巴學園,被熊熊的火焰包圍著。那時,校長先生站在大路上,靜靜地看著巴學園在燃燒。那時的小豆豆,正躺在擁擠疏散的列車上,夾在大人中間。列車奔馳在黑夜之中,向北開去。
后記,作者理解小林宗作的教育
韻律,懂得孩子們的韻律,找到正確教育的原點。有一位女士,在小林先生教孩子們韻律操的時候,這位女士給孩子們進行鋼琴伴奏。小林先生曾經對她說:“哎,孩子們是不會那么走的?!本褪钦f,小林先生在提醒這位女士,她不懂得孩子們呼吸的頻率。
教育者,要學會蹲下來,蹲下來看看孩子們的視角和孩子們看到的高度。教育,更多地不應該是為孩子們找答案,而是,教給他們找自己答案的勇氣和能力。教育,還應該信任孩子并贏得孩子的信任,更應該把孩子作為很有人格的個體來尊重。
這對于教育者和家長,都應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