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今年是互聯網討債大年。
和易到司機討薪、樂視供應商討債一樣,酷奇、小藍、小鳴、七彩等陷入困境的單車企業們,經過一次次的欠薪風波、押金擠兌發酵,最終也都成功把自己活成了社會新聞。
共享單車二線梯隊出局之后,還留下了押金這樣涉及千萬用戶的社會遺留問題。
你的野心,不該由我們買單
從共享單車誕生之初,媒體就開始質疑押金的去向。為此,摩拜和ofo分別與招行和中信簽署了合作協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押金監管。
已經出現問題的小鳴單車和酷騎單車也曾做過類似的宣傳,但先后被銀行打臉。
小鳴單車和酷騎單車都曾聲稱,押金專款專用并已經委托銀行監管,雙方對外宣稱的合作銀行分別為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但均被兩家銀行否認,并明確指出,兩家單車公司開設的僅為一般存款賬戶,銀行沒有第三方監管義務。
拜客科技接盤酷騎單車和小藍單車后,官方也表態稱只負責運營,押金問題不歸他們解決。
共享單車的押金亂象,最終引起了監管的注意。11月23日,交通運輸部發言人吳春耕公開表示,目前交通運輸部已經關注到了部分共享單車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的問題,目前正在會同發改委、銀監會等部門進行調研,盡快制定配套政策。
此外有消息稱,交通部正和銀監會一起調研,極大可能是要對押金賬戶進行監管,徹底實行專款專用,禁止單車企業私自提走押金挪作他用。
同時,屢次受到傷害的用戶,也逐漸開始對押金產生抗拒情緒。
從用戶的角度,我們可以理解創業公司想要站上風口的企圖,并對這樣的抱負懷有恰當的同理心。但最起碼,請不要以讓我們變成待宰的豬為代價。
誰的風口?
關于共享經濟,很多人已經看到了沉默的活火山,沒有爆發,但危險近在咫尺。
掛著“共享經濟”名頭的分時租賃行業和當年的O2O一樣,都是被過度消耗的標簽。最終,它們都會經歷同樣的路徑:制造概念、企業熱捧、大浪淘沙,然后大多數公司都被清洗出局。
這一論斷如今正在變成現實。
從O2O到共享經濟,移動支付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了創業解決方案的角色。或者說,它們之間是一種互相成全的關系:滴滴和快的幫助移動支付完成了最初的推廣任務,移動支付則為網約車這一業務形態的誕生提供了可能性。
那么接下來,2C創業方向上新的標準化門檻,很可能就是免押金。消滅押金,已成當務之急。
目前我們看到,在多個維度的進展上,趨勢已經出現。
11月19日,騰訊信用分免押金騎摩拜單車在廣州推出,這是騰訊征信在跳票數年后,第一個重要的場景。作為第二個進入征信領域的BAT公司,騰訊采取了類似芝麻分的“騰訊信用分”。目前,騰訊信用分仍在試用階段。
同時,共享單車的頭部企業,都開始普及免押金。
11月28日,被永安行全資收購的哈羅單車宣布加入芝麻信用免押計劃,在長沙、南京等10個城市開通信用免押騎行服務。加上摩拜和ofo,市場份額共計超過90%的共享單車企業均已進入“信用免押”階段。
最新的數據是,在共享單車方面,芝麻信用免掉了用戶60億的押金總額。小藍單車的用戶中,大約有100萬是使用信用免押騎行,共避開了2億的押金損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