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女士去世,享年105歲。她與先生錢鐘書先生琴瑟和鳴、伉儷情深的愛情故事成就了二十文壇的一段曠世奇緣。
從一見鐘情到生死相伴,楊絳和錢鐘書以他們讀書人特有的幽默和風骨,一路相攜,書寫了屬于他們的愛情佳話。今天我們以九件小事的形式,細數他們的相知相守的愛情歷程。
相遇:一見鐘情
錢鐘書說“遇見她前從沒想過結婚,遇見她后從沒想過和別人結婚”,她與錢鐘書相遇在清華大學古月堂門口,宿命相逢,一見即知對方就是自己要的那個人。
相戀:家庭認同
錢鐘書父親雖然是新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卻實行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楊絳對此并不是抱怨,而是真誠寫信給鐘書:“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徹終不受障礙。”大方懂事體恤父母的大家閨秀風范一下子就獲得錢父首肯。
相伴:時常驚喜
兩人相伴留學,從不下廚的錢鐘書為了給楊絳驚喜,提前起床為夫人煮雞蛋,熱牛奶,烤面包。楊絳吃后大贊,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
同好:賭書潑茶
錢鐘書學的是意大利文,楊先生學的是西班牙文,兩個人泡腳的時,你說一個詞,我用外文翻譯,兩個人時常有些兩人才懂的小樂趣,讓兩人能像朋友又像是戀人一樣相濡以沫。
同好:心有靈犀
錢鐘書寫圍城的時候,每天寫500字,寫完后先給楊絳看。楊絳后來回憶說我看鐘書的圍城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我們笑書里的故事,也笑書外的故事,不必說破,我們都懂。
同好:關懷備至
錢鐘書讀書是第一,但是生活卻是個三歲孩子。生活瑣事一概依托楊絳照料。分不清左手右手,拿筷子也像是小孩一樣,會為了幫貓打架大半夜鉆出被窩,給女兒錢瑗被窩里埋下玩具,可是這些幼稚舉動落到夫人一概笑納,還當做生活趣事。
相守:風雨同路
1994年,錢鐘書病重,楊絳病榻不離,悉心照料。深情寫下“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相守:死生不離
錢鐘書死后,楊絳悲情的說,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我必須留下來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義務。在其90歲的高齡的年紀,楊絳整理了錢鐘書的全部手稿,里面夾著她并不精通的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楊絳都從頭學起,殫精竭慮。
死生挈闊,與子成說
這對伉儷半生顛沛,一生清貧。原來稿費足夠讓兩人享受更富足的生活,楊絳卻選擇了全部捐獻,成立了“好讀書”基金會,更是以音頻發聲:“鐘書在世的話,他今天準是有高興又得意,又慚愧又感激,我是他的老伴,我能體會到他的意思。”氣節至此,讓人不得不心生敬畏。
如今楊先生仙逝,也愿這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相濡以沫的恩愛夫婦能夠在天上重逢,再續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