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果不是因著“擁抱自由”的文青夢想開了個小面館的話,可能我永遠也不會結識陳哥----這個終日騎著電瓶車奔波在五塊石香料批發市場、八里菜場、二仙橋餐廚具批發市場、西河禽類批發市場的中年小餐飲生意人。
? ? ? 我的面館跟陳哥的“隆江豬腳飯”比鄰,除了經營范圍不同之外,最大的差別在于,他的生意火爆異常,幾乎傲視整條小巷,而我的面館幾乎門可羅雀,垂死掙扎,所以,陳哥不僅是我眼里的焦點,也是整條巷子的焦點。
? ? ? 陳哥“隆江豬腳飯”的招牌言簡意賅的概括了他的主營范圍:豬腳飯----用特制的鹵汁鹵好豬肘、豬蹄、豬肚、豬舌、肥腸,吃的時候在盤子里打好白飯,鋪上不多的兩個素菜,肉切好整整齊齊地碼在最上面,滿當當的一盤,最后淋上一勺鹵汁----這簡直是無肉不歡之人的一場豬肉盛宴。當然,除了跟豬相關的產品外,陳哥還推出了一種不那么油膩的鴨肉飯,這樣,他就把嗜肉者與那些口味略微清淡的客人的嘴巴和錢包牢牢地控制住了。這樣的一份飯,價格并不太貴,小份12,大份15,無論大份小份,視覺上都是滿當當油汪汪的一盤,這對于那些追求物美價廉的食客來說,是相當的物美價廉。
? ? 陳哥沒讀過書,但卻深諳消費心理學,不僅僅在分量和味道上下功夫,還不遺余力地想辦法沖擊顧客的嗅覺和視覺----他把熬肉的爐灶設置在店面的臨街大門口,每天8點左右就把燒好洗好的豬的各個部位放進裝滿老鹵湯的大鐵皮鍋里小火熬煮,鐵皮卷簾門半開著,既可防止有不法之徒入戶偷竊(去年年前的確在陳哥家發生過),又便于鹵肉的香味透過半遮半掩的卷簾門,飄散出去,絲絲縷縷地飄進周圍住戶、路人的鼻子里,進而牽動他們肚子里的蠢蠢欲動的饞蟲。鹵肉的時間大概需要兩個小時,也就是早上10點左右,香料的味道已經充分的滲進了肉里,肉已經軟糯,豬的各個附件也從白慘慘變成了明亮的紅褐色,陳哥用一個大鉤子把鹵好的肉一塊塊地撈出來放進一個大的淺口托盤里,層層疊疊的擺放好,肉皮部分朝外,這時候,視覺加入了嗅覺共同成為招徠顧客的主角,陳哥則很識相地退進店面里間的小廚房準備素菜,把整個舞臺讓給那些色彩鮮艷、冒著絲絲白氣的豬肉們。
? ? ? ?就這樣,來往的行人被這堆活色生香的肉吸引,十之八九都會忍不住慢下腳步打望,進而停留,進而大快朵頤,進而告知好友,進而一傳十十傳百……生意就這樣一天天火爆起來。陳哥心底里對這樣的策略很是得意,偶爾也會繃不住表現出來,“我就是要把灶臺擺在外面讓所有人都看得見我的肉,聞得到那個香味,他們才會來吃,我所有的徒弟都用的這個辦法,都是我教他們的。你就應該弄個大鍋在外面煮面條.......”(椒鹽普通話)。陳哥的得意的確不是空穴來風,每天飯點幾乎不間斷的客流和外賣就是最實在的佐證。
當然,陳哥的生意并不是一開始就如此一帆風順,他開張后的大半年時間都是門庭冷落,肉仍是那盤肉,香味和色彩也跟現在一樣,但那些路人就是不為所動,最糟糕的時候,寒冬臘月里,一家人苦守一晚上,只等來一個客人----可見,生意如人生,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有失落也有不期而遇的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