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教語法,或者是否應該教語法,這在英語世界里是個很棘手的問題。信仰(或懷疑)語法教學是我們面臨的中心內容,也是貼近很多老師內心的一個主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我們實際上是非常理解語法教學是如何影響學習過程的。此時此刻,有成千上萬的語言學家捫心自問以下問題:語法規則的顯性知識是否能幫助學生在實際的自發溝通中熟練地使用它們呢?當學生開始能準確運用語法知識時,到底是我們的教學的成果,還是他們自己有所提高呢?眾多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漸漸展示出一個更清晰的畫面,只是還缺少確鑿的證據,也就是說,在教室里如何處理語法問題,是和歷史文化因素還有老師的直覺聯系在一起的。
這種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語法和語言教學之間的關系經歷的起伏好比好萊塢浪漫電影一般。19世紀末,語法在語言教學課上是主角,這是因為“語法翻譯法”的提出,盡管對動詞表和語法規則的死記硬背,對把語言當成學術科目來翻譯時是有效的,但是對于那些想把語言當成交流工具的現代學生而言是完全不適合的。不必奇怪,語法翻譯法破滅了一代又一代人學習外語的夢想,他們努力想學習說英語,卻一句英語也說不出來。
一直到20世紀中葉,語言教學和語法翻譯進入了一個相互共存的狀態,幸運的是,20世紀70年代的去舊迎新思想使得很多舊的不適當的東西都畫上了句號,包括美國的尼克松、厭女癥當然還有語法翻譯法。交際語言教學法的出現給語言教學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教師應該側重溝通而不是單純強調不定式的用法。
然而教條的完全摒棄語法又帶來了很多問題。教英語不教語法讓那些高素質的教師有這樣的擔憂,將來的學生可能什么是介詞都弄不明白。另外一個擔憂來自浸入式環境,如果大家在一個滿是語法錯誤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后果可想而知。
語言教學包括顯性語法教學,這不是一個結論性的結論,顯性語法教學還面臨著一些偏見。這樣,很多問題隨之而來:如果語法教學著實有效,我們應該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教語法呢?
要“關注形式”,學生在了解語法之前要熟悉語言的含義和使用特點,這樣的話就解決了很多問題。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結果的支持。目前來看,語法教學和語言教學開始互補,不過肯定會僵持很長一段時間。
Jason老師的Think in English用英美人的思維學英語系列以交際為主讓你潛移默化的熟悉英語的含義和使用特點,同時掌握基礎句型和語法知識。
想過你為什么沒學好英語嗎?
因為你沒有真正的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
學英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關注我們微信Jason-English8,學習別人不會告訴你的英語學習方法,真正的進入英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