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與全身疾病和健康的關系
牙周炎不但破壞人體的口腔組織系統,同時也是機體全身疾病的危險因素或致病因子,與機體全身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雙向關系,近十余年來,已有大量的研究有力地表明牙周炎是某些全身健康問題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妊娠并發癥,肺部疾患,胃部疾病等的危險因素或危險指征。
(一)心腦血管疾病
牙周口腔感染引起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牙周病與全身健康有關的最為明顯和肯定的例子。牙周炎與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冠心病的關系,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口腔感染程度的關系。牙周炎與腦卒中的關系等近年來也都得到了印證。牙周炎作為腦卒中的危險因子大于吸煙。而且獨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險因子。1998年在心血管病損中證實有牙周微生物的存在,如今又在冠狀動脈斑塊,頸動脈斑塊,血栓和動脈瘤中等檢測出牙周細菌,其中最多見的細菌是牙齦卟啉單胞菌和牙密螺旋體。動物研究病已證實,牙周病原菌可以在實驗動物中導致動脈硬化。牙周細菌在心臟病中的可能作用證據主要有以下幾點:1.牙周炎患者可以發生較常見較嚴重的菌血癥。2.粥樣動脈硬化部位發現了牙周微生物。3.牙齦卟啉單胞菌能誘導血小板凝聚。4.牙齦卟啉單胞菌能粘附和侵入內皮細胞,牙周炎是慢性感染性疾病,具有高發病率,其細菌感染不僅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統,而且還誘導宿主全身的免疫和炎癥反應。牙周炎通過積極預防和治療能有效地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二)糖尿病
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即對胰島素抵抗是②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一些研究發現,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C反應蛋白,以及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a的水平會升高,而這此炎癥因子在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影響血糖控制以及改變脂肪代謝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相應的動物研究也顯示,大鼠實驗性牙周炎對胰島素敏感性及胰島細胞分泌功能有影響,研究人員也從另一角度研究顯示:牙周炎患者經過牙周治療后,牙周炎癥明顯改善后,齦溝液內的膠原酶水平顯著下降,血糖水平比治療前顯著降低,糖尿病用藥減少。
(三)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
傳統觀點認為孕婦的婦科炎癥是導致早產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如酗酒,吸毒,吸煙,高血壓,高齡等也易導致早產懷孕少于37周和新生兒體重小于2500克,然而,有報道顯示,有約25%的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未能找到傳統的原因,有意義的是在早產婦的羊水中,具核梭桿菌的檢出率較高,具核梭桿菌是牙周炎最常見的細菌之一,研究還表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產婦女的齦下菌斑中有比正常產婦更多的伴放線放線桿菌,富賽擬桿菌,牙齦卟啉單胞菌和螺旋體(這此細菌都是牙周病發生的始動因子),患重癥牙周炎的婦女生產低出生體重兒的危險度增高7.5倍。比吸煙和酗酒對低出生體重兒的危險更高,這臨床結果均有力地提示牙周感染對婦女的妊娠結果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四)口腔幽門螺桿菌和胃幽門螺桿菌
口腔是消化道的開口,也與呼吸道直接相通,口腔內的細菌,尤其是牙周袋內大量毒性較強的厭氧菌,都可直接進入消化道和呼吸道,在一般情況下,它們不會引起全身的疾病,但對于那些有全身性疾病導致抵抗力降低,或呼吸道,消化道有慢性疾病等的“易感染”,則口腔和牙周感染部位的微生物就可引發深部器官疾病,如: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的病原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口腔中的牙菌斑是幽門螺桿菌的貯存庫,牙菌斑中的幽門螺桿菌與同一患者胃中的幽門螺桿菌有相同的基因型,同一家庭成員的口腔和胃中也有相同基因型的幽門螺桿菌,此外,牙周炎內的致病厭氧菌也可導致老年體弱者或長期住院的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甚至肺膿腫。所以,筆者對有呼吸道或胃病幽門螺桿菌陽性,經常性反復發作的患者建議可以去看口腔科。
(五)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牙周炎都是慢性破壞性炎性疾病,具有許多共同的病理表現,其特征是滑液內和牙周組織內炎癥性持續浸潤和周圍硬組織的破壞,近年來的證據提示,牙周疾病的范圍和嚴重程度與類風濕關節炎密切相關,牙周病患者較無牙周病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病率高,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患重度牙周炎的患病率較無類風濕性關節炎者的牙周炎患者高。因此,牙周炎作為患病率很高,慢性感染性的炎癥性疾病,潛在的威脅著人體的全身健康。
(六)與其他系統疾病的相關關系
近年來有研究顯示慢性牙周炎與老年癡呆癥,腎臟疾病等有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牙周病更像是我們機體的“百病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