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杭州情結(四)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杭州有個靈隱寺,這要歸功于當時熱播的“濟公傳奇”。在小孩的心里,濟公真乃神人,而濟公活佛修行的靈隱寺,自然是仙境一般的圣地了。如果自己有朝一日能到靈隱寺一游,是不是也可以沐浴佛光,得些許禪道仙緣呢!
長大后的我并不信佛,但是到了杭州,我還是決定到靈隱寺走走。之所以說是走走,是因為我從不求神拜佛,到了寺廟門前也從不進去燒香。濟公活佛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而我也認為,心懷慈悲就可以,不用刻意去拜佛。
清晨六點多,天色已亮。一出門涼風習習,又是桂花的清香撲鼻而來。感覺特別的神清氣爽,帶著這樣的清爽去寺廟應該是挺虔誠的吧?
去往靈隱寺的路上都是古樹參天。一路看著這樣的綠蔭也是對心靈的一種洗禮。我一直覺得只要心存慈悲,處處都是菩提。大自然對人心靈的凈化功能不可忽視。
靈隱寺位于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于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一進山門,果然覺得是一處清幽之地。古樹婆娑,鳥鳴清脆。梵音陣陣,青煙裊裊。佛相莊嚴,古剎雄偉。
清晨的靈隱寺已是人潮涌動。上香的人真不少,不知道有幾個是一心向佛的。我不愛湊那熱鬧,轉身向飛來峰走去了。
路上碰到一個導游帶了一群人在介紹飛來峰的傳說,最后說了一句“飛來峰上沒啥風景的,就刻了幾個大字,大家不用浪費體力去爬了”。我聽了并沒有停下腳步。風景之于人是不同的,有沒有風景,全在于每個人的心態和眼界。而且,終點沒有風景,不代表沿途沒有風景,眼前沒有風景,不代表心中沒有風景。
爬飛來峰的人很少,一路上都沒有碰到幾個人。水泥砌成的階梯好像已經很久沒有人走過了。上山的道路彎彎曲曲,而且彎道眾多,不過只要你堅定了往上走的信心,無論哪一條路都能到達山頂。
山上的綠化非常好,很多是自然生長的古樹,粗大的古藤也經常橫亙于路上,你得彎腰才能通過。隱隱約約地可以聽到人聲,但是絕對看不到人影。真有點古詩里面寫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意境,心里感覺特別寧靜。寧靜到自動過濾了山下鼎沸的人聲,只覺得梵音陣陣,人世的紛爭困擾,全都在一剎那間放下。
山頂立了一塊石頭,上書“飛來峰頂”,因為山并不高,而且四面都被綠樹包圍,所以幾乎看不見山下的景象,只能透過叢叢樹影依稀看見靈隱寺的一角翹檐,想要登高望遠的人可能就要失望了。
在涼亭下休息了一會兒,上山的人突然多了起來。窄小的涼亭快擠不下了。我也就從另一條小路下山了。
再次坐上公車,這一次是往翁家山村的方向去。翁家山村也是盛產龍井茶的地方,擁有龍井茶園600多畝,歷來也是登高望西湖和賞桂品茗的好去處。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翁家山一帶的桂花要比別的地方開花遲十來天,郁達夫的小說《遲桂花》就是描寫了翁家山的山野風光,淳樸民情的。可是現在正是桂花盛放的好時節,對于翁家山的桂花來說,我來早了。
下了公車一直沿著公路往上走,沒多遠就到了老龍井的所在地,當地人說用老龍井的水洗手洗臉會好運連連,我也不能免俗地洗了一把。感覺很清冽的泉水,用來泡茶應該別有一番滋味吧!
因為不想受茶托們的控制,我繼續一個人往前走,邊走邊看。翁家山村是沿著山坡興建的村子,高高低低的房子很有層次感,而且村里人種茶都發家致富了,村民們的房子都建得很漂亮,幾乎都是一棟棟精致的別墅。山上的空氣那么好,村民們又長年喝著那么好的茶,想不長壽都不行吧!
不知道走了多遠,一路都是茶葉店,這些茶葉店都是村民自家開的,自產自銷,店里沒有富麗堂皇的裝修,也沒有大張旗鼓的廣告。我走到一座普通的二層洋房前面,這座房子與其他房子隔了一段距離,旁邊沒有別的茶葉店,店里只有一對老年人在看著。我決定到店里看看買點茶葉回去。
老奶奶慈眉善目笑嘻嘻地迎上來,和我介紹著店里的各種茶葉,還輕聲地喚著老頭子泡茶來。老奶奶說到家的都是客,買不買茶葉都嘗嘗翁家山的茶再走。老爺爺泡的茶只是普通的龍井茶,微卷的茶葉在水中慢慢舒展開來,那鎖在時光里的綠就被釋放出來了,一盞清茶一盞香,輕輕地噙一口,已覺滿嘴芬芳。龍井名茶果然名不虛傳啊!
買了一點老奶奶的茶葉回家送朋友,朋友說茶葉很香,茶味很正。
杭州不是一座慢節奏的城市,可是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杭州人也會找一個閑適的日子,聽一聽靈隱寺的梵音,品一品翁家山的龍井。對于杭州,我只是一個過客,很高興我也有幸聽過靈隱寺的梵音,品過翁家山的清茶。
注:本文插圖多數為老友翁家山后人翁嗡和吾弟老三所拍,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