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只思考的若
小確幸,小卻幸;小確喪,小卻喪。
“小確幸”這個詞,應該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小確喪”這三個字呢,估計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原本我也不知道有“小確喪”這個名詞的,這得益于一個我關注的公眾號,它提到了這個詞。小確喪,顧名思義,就是那些看上去很細瑣的卻容易讓人垂頭喪氣的事情,也就是小確幸的反義詞。
那么,我就來說說最近遇到的小確喪吧。也算是一吐心中不快。以前聽到朋友說她最近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時,我都會嘴賤地說:“有什么不開心的說出來讓我開心開心”。果然,冥冥中有種天注定,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現在,我就來說說我的不開心,供大家開心開心吧。
如果硬是要把這說得文藝點,那就是如果你能從我的小確喪中體會到小確幸,那我倒也算是發揮了點正能量了。
說起這小確喪,的確是小卻喪。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無奈呀。比如一不小心喝水被嗆到,吃飯咬到舌頭,明明是一顆含片卻被我硬生生給吞了下去,走路被自己絆倒,坐公交車遇到車子出故障,洗澡到中途停水等等,這些事情,我都親身體驗過。
再比如說最近吧,明明早就立夏了,現在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熱。在這么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竟然發燒了。你能體會到那種“大家都在說好熱啊好熱啊,只有我裹在被子里瑟瑟發抖”時的心情麼。哦,雖然吃了退燒藥就會好,可是發燒時那一陣的心情真的是特別沮喪的。
去校醫院買藥,醫生叫我去做個血常規檢查。抽血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拒絕的。可是我能怎么辦,誰叫那個生病的人是我呢,只能任由針頭插進血管然后抽走幾毫升血液。最后抽血的那一小塊地方竟然腫了,到現在還是痛的,唉喲,這個小確喪真是令我很憂桑啊。雖說醫生通過血檢結果確認了病因,我該感到有點小確幸,可是其中穿插的小確喪也是我不能避免的啊。
值得一提的是,那個醫生簡直就是我生病那天遇到的小確幸,因為他實在是太幽默了。所以,小確喪里夾雜著小確幸也說不定呢。
他是這么評論中醫的。“那些沒病的,心里感覺有病的,精神狀態不好的,都去看中醫。中醫不就干這檔子事嘛。像我們開藥(指西藥),那都是有一定癥狀的,你沒啥癥狀的,就去瞧中醫去吧。”
我跟醫生說:“醫生,我嗓子有點不舒服,您給我開個枇杷露唄。”
于是醫生一本正經地說:“枇杷露這東西挺好喝的,里面有罌粟殼嘛”。我一聽到罌粟殼這個名詞,有點震驚。醫生瞧了我一眼,又補充說到:“不信的話,等會你自己看配方。”
問醫生“為啥要燒到38度以上才吃退燒藥捏?”
醫生:“溫度越高,細胞活性越強,藥效越好。”末了,醫生又悠悠的說:“一個人要是燒都燒不起來了,那他也差不多了。”
聽得我后背一陣發涼。還好,當我發高燒至38.9度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醫生說過的這句話,穩定了心神,氣定神閑的吃了退燒藥(其實當時冷得我直哆嗦),然后就退燒了。
因為發燒的緣故,我需要時不時測量體溫避免回彈。舍友就在一旁嘚瑟,說她正常體溫是36.2度,比一般人要低了那么一點。我偏不太相信,就把體溫計遞給了她,用事實說話。于是,5分鐘后,取出體溫計一看,37.2度。空氣中開始彌漫著一股尷尬,真是有點小確喪呢。
不過,因為是小確喪,總覺得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逃脫小確喪的困境,所以心情也不會總是那么的糟糕。
這一頓不知道吃什么,或者吃的東西不是令自己很有胃口,會覺得有點煩躁,但是,也總能發現一些其他的好吃的作為替代品,或者下一頓能讓自己吃的很舒服,之前那頓飯的煩躁就會消失。
生活就是這樣子。這次下雨,可能恰好是你出門忘記帶傘的時候,于是你覺得喪氣;上次下雨的時候,你恰好在屋子里安靜的看書,綿綿細雨倒添上了幾分寧靜的氛圍,于是你就喜歡上了那場雨。
所以啊,生活的喜怒哀樂還是需要自己調節的,快樂憂愁通通少不了,只是我們不能沉迷于某一種情感。當你感覺生活很苦的時候,就吃顆糖,告訴自己生活是甜的,給自己制造點小確幸;當你感覺生活很甜的時候,別擔心,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小確喪降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