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為什么寫作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沒有什么回答的必要。我從小學在老師的要求下學會寫作文后,似乎就沒有停止過主動寫作。
初中時,我熱衷于寫詩,也嘗試各種不同風格的詩;高中后,我迷戀寫歌詞,甚至會給自己布置各種難題來進行創作練習;中學時的我,也會嘗試寫小說和劇本,偶爾在報刊上發表小豆腐塊掙得的稿費也是當時寫作的動力。大學之后,我由于在報社實習而進行了大量新聞的采寫,那時我在心底暗暗的告訴自己,將來一定不要去做一份靠寫作掙錢的工作。因為把寫作這么有趣的事變成每天強制性的任務,真的實在太無趣了。發誓很多時候是沒有用的,我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每天都要寫稿子。好在每天都要寫無聊稿件的工作并沒有消磨我寫作的熱情,我還是會時常寫一些文章,但不是刻意的創作,只是記錄和抒發自己的一些情緒和感想。后來,我做了一段時間的微信代運營,去寫一些討好甲方討好網友的文章,都是一些對素材的整理和再創造,那時的寫作目的是為了十萬+。結束這段工作后,我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決心要只為自己寫作,不去討好讀者,只寫自己想要寫的東西。
簡單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寫作生涯后,我覺得我似乎也想要分析一下我寫作的理由或者說寫作對于我的意義。
樂于分享
我想對于我來說,寫作最重要的初衷就是分享。由于我格外喜歡去嘗試新鮮事物、去探索奇妙人生,因而我也擁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想法,與人分享既讓我的體驗更有價值,也是我更多行動的源動力。很多時候,我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身邊朋友的故事,是想要告訴大家,“這樣也可以”,就是去相信更多的可能。在我看來,“相信可能”是我的一個很重要的特質,讓我習慣去接納可能性,于是我就擁有了更多的通道去接觸更豐富的世界,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這是我覺得非常寶貴的東西,我想要通過分享,讓更多的人收獲“相信可能”這個法寶。
釋放情緒
很多的時候,我會通過寫作了緩解內心的情緒波動,無論是哪種情緒色彩的波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初次去滑雪的時候,被困在了半山腰。我爬不起來,也沒有人幫助我,身邊的人都迎著風快速地滑過,沒有注意到我。感到十分害怕的我,掏出了手機,開始寫下當時內心的恐懼。寫完后,內心平靜了許多,于是又鼓起勇氣慢慢地滑到了終點。對于我來說,這種記錄情緒的寫作,是一種很好的愈療。在難過的時候,我也常常會寫日記,把想說的話宣泄出來,寫著寫著就開始邊寫邊哭,再寫著寫著,就覺得沒那么難過了。通過寫作的方式自我治愈的好處時,不光情緒得到了很好的宣泄,當時的狀態也通過文字得到了安放,之后再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就更加了解自己當時境況下自己的脆弱和倔強,下次遇到相同狀況時也就更加懂得保護自己或者提醒自己不過是一件小事。
觀察和思考
去年我意外加入了一個小型的寫作社群,群里的人大部分是編劇或網絡作家,每天大家都要寫作200字并發到群里。由于大家的寫作水平都較高,讓我覺得壓力非常大,為了完成任務,我開始逼自己每天去觀察很多平時不會留意的事情,并深入的去思考一下閃過腦海的念頭。一段時間之后,我的收獲是很大的。雖然后來沒有保持每天200字的寫作習慣,但是之后我常常會停下來去思考手頭的一件小事,也會把我觀察到的平凡日子中特別的細節記錄到手機備忘錄里。
比如我昨天去跟北大的抓娃娃大神學習抓娃娃時,我就通過觀察大家學習抓娃娃的狀態,想明白了為什么有的人能成為抓娃娃大神,而又的人很難。雖然大家聽完了大神的理論,但是抓娃娃的時候還是會按照自己理所當然的想法,把爪子對準娃娃去抓。這是因為,按照大神的理論,爪子要靠近洞口,只有最遠的爪子對準娃娃的邊緣,開起來這個位置別說抓起娃娃了,就是根本沒對準的感覺。大神在旁邊一直說爪子再移一點,可大家都克服不了對爪子要對準娃娃這個思維的束縛,對大神的理論將信將疑,只在大神又一次抓出娃娃的時候再旁邊歡呼,卻不敢去突破自己的慣性嘗試看似不靠譜的成功經驗,當然也就一時半會成為不了抓娃娃大神。
觀察和思考是我堅持寫作的最大收獲之一,也是我繼續堅持寫作的理由。為了持續有內容可以輸出,必須要勤于觀察和思考;觀察和思考后,也需要有寫作這個出口來落地。
以上就是我簡單梳理后,對于我為什么寫作的回答。
-------
#2587-晰姐-晰姐的靈感作坊#橙子學院碼字島第9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