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 ? ? ? ? ? ? ? ? ? ? ? ??你不了解的銷售背后的小秘密——電銷篇
每一個銷售都是折翼的天使,“忍辱負重,卻又聽天由命”,但是不動腦子做銷售的就是墮落天使。不動腦子,依葫蘆畫瓢組建銷售團隊的企業就是惡魔。銷售請你對你的客戶負責,企業請你對市場負責。
“喂,先生,您好,資金/房產有需要嗎?”
請不要告訴我你是銷售,這樣的電話打一百次我掛一百次!不過冥冥之中,潛伏在我們身邊的眾多銷售人員,總是伺機勾起我們購買的欲望,其中最常見的莫過于房產和保險了吧??赡芪覀儚臎]想過,什么樣的人在給你打電話,他們到底是以怎樣的心境打電話。從一個銷售小白到現在,大抵可以聽出一個銷售水平的好壞,遇到會聊天的,趕上我心情好閑來無事我倒是會聊上幾句。我只是想告訴你關于電銷背后你所不了解的一點小秘密。
·為什么總是接到莫名其妙的推銷電話
產品銷售最開始都是這樣的:企業里面某位大神拿到了所謂的“潛在用戶名單”,剩下的是銷售團隊的攻堅戰——“洗名單”。這批最早的小白用戶,再被慘遭“輪奸”無數回后,暫時會被擱置,直到過段時間銷售團隊有新人了,再拿出來給新人練練手??蓱z的用戶一臉懵逼狀態,心中在怒吼:我給你說了多少回了,我不要!也許你不明白,在你接到的數十個電話中,可能真的有數十個人給你打過電話。
你會納悶為什么我不記得去咨詢過某某產品,為什么就有人打電話。你要知道,雖然想要某個具體人的電話不容易,想要一批人的電話總能搞到。只是不確定你在哪批人當中而已。你住的校區物業,可以出賣你,你買過的淘寶商家可以出賣??傊?,你所有留過電話號碼的地方,就有可能造成你的信息流失。這批名單會轉手三家四家,甚至數十家銷售團隊。只要企業認定,這批用戶是有用的。
所以,不要指望可以活在沒有推銷的世界,你不可能不把電話告任何人。接受它吧,也善待每一個銷售。不過告訴你一個小技巧:對于現在移動電話流行的時代,凡是固話你都可以掛掉不接,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推銷的。
·能接到的推銷電話90%都是新人
對于銷售這個靠著KPI吃飯的職位,最大的特點就是門檻低,流動性大。有點像國外的大學“寬進嚴出”。什么人都能干,能做出來的卻寥寥無幾。新人入職基本都是從電銷開始,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最簡單最低廉的銷售手段,成本也就是一部電話機加幾毛錢的話費而已。但是這種手段也是效率最低的。不過大部分企業樂此不疲,像一些小的金融機構,差不多所有的業務員都在電銷。很少出去走動。不得不吐槽:你憑什么就想一個電話讓人購買你的產品?
對于銷售新人來說,要從積累資源開始,資源積累從電銷開始。這是每個成熟銷售不得不經歷的過程。但是,很多人就死在了最前端的電銷環節。一批批新人接受“電銷”的洗禮,一批批“小白”被迫洗禮。第一批洗名單的人,估計做到現在也是經理級別以上的人了,他們是挖掘到最大潛在用戶的人。剩下的名單,就是交給新人不斷刺激。老人已經開始靠著最初的客戶轉介紹來做業績,或者升為管理層。這些經歷過洗禮的銷售經理一般不愿意再去做基礎的電銷,但真要做起來你會發現即使不聊產品,他們也能促單。
·看似簡單,其實最難
電銷其實很簡答,因為有話術模板,你可以找到一個合適話術模板或者經歷培訓你的話術,除了按鍵號碼不同,你是在重復這一模一樣的動作。簡單乏味的像工廠里的操作工。但是如果僅僅是依靠話術模板的人永遠做好不好銷售。電銷目的其實不是促單,而是套信息!促單是建立完善信息的基礎上。
所謂“套信息”,可以分為基本信息和產品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工作性質,職位級別,家庭狀況等等一些列有利于和你產品掛鉤,利于引起對方注意的一切有效信息。產品信息包括是否接觸過此類產品,什么時候接觸過,是否購買使用過,最近有無購買需求等。在電銷前盡一切可能掌握盡量多的信息。所以,電銷實際鍛煉是你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在已有的客戶信息基礎上,分析客戶需求,挖掘客戶潛在購買欲。
·被做爛的市場到底怪新人,還是怪企業?
為什么一直被人罵“死推銷”,或者即使明明知道市場已經被做爛了,用戶被掃了很多遍企業依舊重復著這種行為?這基于兩點邏輯:一、用戶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需要重復的刺激。哪怕是產生了0.1%的需求,都要去挖掘。二、電銷是低成本培訓新人的一種手段。我記得我剛開始做銷售的時候,第一天上班經理給我說了兩句話:接一杯水,坐在電話旁打電話去吧,先打一個星期再說。
有時候這種事情自己不做,競爭企業也要去做。銷售畢竟是靠著業績吃飯,對于提升業績1%的可能都要嘗試。所以,即使用戶說: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依舊是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洗用戶”。大一點的公司會建立用戶數據庫,對于打過電話的用戶會有一個溝通記錄。好一點的企業,對于短期內打過的無意向用戶,會禁止再此撥打。
對于現在已經很多做爛的市場,其實并不能歸結為誰的原因。對于“社會進化論“學說,適者生存,企業也是為了存活下去在竭盡全力,想進一起辦法。求生一種本能,并沒有錯。演變成這樣的市場,其實是一種洗牌,誰能在爛掉的市場再次贏得用戶的信任,誰就能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