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XX”產品是否侵犯專利的
法律意見書
浙江XX律師事務所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法律意見書編號:******
目 錄
第一章 概述…………………………1.委托及資料簡介……………………2.專利權的保護范圍…………………3.專利侵權判斷的原則………………4.侵犯權利要求與侵犯專利的關系…
5.侵犯專利的具體行為………………
第二章XX公司“XX”產品與XX號專利1. XX號專利基本著錄項目…………2.權利要求書的構成和類型…………3.侵權判斷……………………………4.小結論………………………………
第三章 結論…………………………1.結論………………………………2.作出結論的免責申明……………3.技術秘密保護或申請專利雙重保護
第四章 涉嫌侵權后的法律建議………附件1 XX號專利授權文本……………
第一章 概述
1.委托及資料簡介XX公司(下稱XX公司)委托浙江XX律師事務就其“XX品牌系列XX的成套產品中的配件“XX”產品使用的技術方案是否侵犯下列專利作出判斷,并出具書面法律意見書。發明專利專利號 :XX該法律意見書僅基于XX公司提供的“XX”產品及產品說明等資料作出。
2.專利權的保護范圍2.1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及起算時間發明專利保護期限為20年,自專利申請日(不是優先權日)起算,但真正對企業構成實際侵權威脅的時間應從該專利的授權公告日起算,即申請日至授權公告日之間受專利法保護有限。
2.2申請日與優先權日的關系申請日為專利申請文件提交給知識產權局的時間,而優先權日為專利在本國申請文件提交之前在他國或本國申請的與該專利有聯系的在先申請的時間。申請日作為專利保護期限的起算日,而優先權日作為判斷專利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時間標準,優先權日主要在實質審查和無效宣告中用于說明該專利技術最早的發明時間。
2.3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公開文本)和發明專利說明書(授權文本)及保護范圍的依據
2.3.1公開文本:為申請人向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初始文本。
2.3.2授權文本:知識產權局在公開文本的基礎上經過審查后最終授權的文本。
發明專利保護范圍的依據為授權文本,只有記載在授權文本中的內容才受專利法的保護,記載在公開文本而未記載在授權文本中的技術方案不屬于該專利的保護范圍,而不論什么原因沒有記載在授權文本中。
2.4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之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對上述保護范圍規定的理解應注意如下幾點:(1)此條規定的權利要求是指授權文本的權利要求。(2)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只有記載在權利要求中的技術方案才受到保護,記載在說明書而沒有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方案不受保護,而不論什么原因沒有被記載。(3)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為準,說明書(含具體的實施例)和附圖僅對權利要求中不易理解和不確切的內容進行解釋,不能取代權利要求。
2.5權利要求類型以及權利要求書結構簡介2.5.1權利要求類型有:產品權利要求和方法權利要求兩種。
2.5.2權利要求書的結構:權利要求書可以既包括單一的產品權利要求或方法權利要求,也可以既包括產品和方法的多個權利要求。
2.6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之間的關系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也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還可包括多個獨立權利要求。獨立權利是從整體上反映發明的技術方案,從屬權利要求是對獨立權利要求進一步的限定。獨立權利要求確定了最大的保護范圍,從屬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小于獨立權利要求。從屬權利主要的作用體現在實質審查程序與無效宣告程序中用于維護專利權的穩定。兩者的保護范圍大小關系見右圖.
2.7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與侵權判斷的關系從上圖可以看出,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最大,XX公司的“XX”產品使用的技術方案若不侵犯專利獨立權利要求,那么當然就不會侵犯相應的從屬權利要求,因此僅需將XX公司的“XX”產品使用的技術方案是否侵犯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作出判斷即可。
3.專利侵權判斷的原則3.1專利侵權判定的前提發明專利經過實質審查授權后,若未被宣告無效前,視為專利權穩定。
3.2比較的對象以XX公司的“XX”產品使用的技術方案與相關專利授權文本的各個獨立權利要求進行比較。
3.3專利侵權判定的準則權利要求書是以簡潔的文字來定義受專利保護的技術方案,它向公眾表明構成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哪些要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技術特征,因此將XX公司的“XX”產品使用的技術方案與相關專利的各獨立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進行比較。具體的比較方法為,將權利要求拆分成若干個技術特征,XX公司的“XX”產品使用的技術方案也拆分成若干個技術特征,通過列表的形式進行比對。判斷是否侵權的準則有兩種:全面覆蓋原則和等同原則。
3.3.1“全面覆蓋原則”,即XX公司的“XX”產品的所有技術特征是否包括(覆蓋)了專利權利要求中的所有技術特征,具體有以下4種方式:
3.3.1.1XX公司的“XX”產品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所有技術特征完全相同,不多不少,侵權成立(類型代碼:3.3.1.1Y)。3.3.1.2XX公司的“XX”產品的技術特征多于專利的所有技術特征,侵權成立(類型代碼:3.3.1.2Y)。3.3.1.3XX公司的“XX”產品的技術特征缺少專利中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征,不侵權(類型代碼:3.3.1.3N)。3.3.1.4XX公司的“XX”產品的技術特征與專利中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不侵權(類型代碼:3.3.1.4N)。3.3.2“等同原則”:XX公司的“XX”產品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相比,雖然有一些技術特征不同,但經過比較,如果這些不相同的技術特征屬于等同手段的替代,那么侵權成立(類型代碼:3.3.2Y)。
4.侵犯權利要求與侵犯專利的關系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和法院實際對侵權的認定,只要侵犯權利要求書中的任何一項權利要求,即認定侵犯該專利。
5.侵犯專利的具體行為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具體到XX公司的“XX”產品而言,可能的侵權行為包括:5.1產品專利侵權行為包括:5.1.1制造專利產品的行為:制造受專利保護的產品。5.1.2使用專利產品的行為:如使用受專利保護的產品。5.1.3許諾銷售專利產品:宣傳承諾有產品銷售。5.1.4銷售專利產品:實際銷售受專利保護的產品。5.1.5進口專利產品:從國外進口受專利保護的產品。
5.2方法專利侵權行為包括:5.1.1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即模仿受專利保護的工藝方法。5.2.2使用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產品行為:使用按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5.2.3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產品行為:宣傳承諾有按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5.2.4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產品行為:實際銷售按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5.25進口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產品行為:從國外進口按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第二章XX公司的“XX”產品與XX號專利1、XX號專利基本著錄項目專利號:XX專利名稱:XX申請日:XX年XX月XX日授權公告日:XX年XX月XX日專利權的有效期至:XX年XX月XX日專利權人:XX專利法律狀態:該專利權有效,年費繳納至XX年XX月XX日
2、權利要求書的構成和類型表1權利要求書的構成和類型組號 權利要求書的構成 類型 與XX公司的“XX”產品的關系Ⅰ 1-3
1:獨立權利要求 產品權利要求XX中配件XX2-3:從屬權利要求
3、侵權判斷根據第一章概述中的判斷方法和原則,將權利要求的各個技術特征和XX公司的“XX”產品的技術特征列表比對,然后得出是否侵權的結果。
3.1 XX公司的“XX”產品和權利要求1比較表2 XX公司產品“XX”與權利要求1的列表比較第I組(專利權利要求1)XX公司產品使用的技術方案特征說明 比較結果產品名稱 產品名稱 技術領域相同 相同A、特征A特征a相同B、特征B特征b相同C、特征C特征c相同小結論:XX公司產品“XX”使用的技術方案與專利權利要求1的第一個技術方案確定所有技術特征完全相同,構成侵權,侵權類型:3.3.1.1Y。
4.結論XX公司使用“XX”產品侵犯XX號專利權。
第三章 結論1.結論通過上述第二章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XX公司產品“XX”侵犯ZLXX專利權。
2.做出結論的免責申明雖然我所做出了較為明確的是否侵權的結論,但該結論不能代表法院或專利行政機關的判裁,對第三人也沒有強制約束力。該結論僅供XX公司生產經營時參考,XX公司依據該結論進行的商業行為后,導致法院或行政機關的判裁與本結論不一致而產生的責任和損失,浙江XX律師事務所不承擔任何責任。
3.技術秘密保護或申請專利雙重保護公司在對產品或工藝進行技術秘密保護時應采取較多的保密措施,我所建議可以將技術秘密的保密保護和專利申請制度結合起來使用,理由如下:因發明專利制度中規定,發明專利自申請日起18月才公開,在這18個月內沒有申請提前公開的請求,知識產權局都不會主動公開該專利申請,同時,如果申請人在18個月來臨前還不希望公開,那么可以請求將該申請撤回達到不公開的目的。若在這18個月內由于保密措施不當等任何原因造成技術秘密實際已經泄密,那么還可以通過該專利的申請來達到壟斷技術的目的。
第四章 涉嫌侵權后的法律建議若發現公司產品涉嫌侵犯上述專利權,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與專利權人達成轉讓或者實施許可協議,但就雙方目前企業規模而言,可行性較大,若需轉讓或者許可,轉讓費或許可費可能會較高。
2.改變公司的生產工藝和產品,避開專利,達到不侵權的目的。
3.若既達不成轉讓、許可又不能有效避開專利,則3.1若該專利已經授權,則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無效,前提是這個專利可能不具備新穎性或者創造性等不符合專利法的授權條件。同時,即便該專利符合專利法的授權條件,也可以通過提起無效宣告程序的手段來和專利權人談判,達成適當許可的商業目的。
3.2若該專利申請尚未授權,則可以收集一些在先公開的文件等資料向知識產權局提出該專利申請不應當被授權的意見,阻止或者妨礙該專利的正常授權,達到公司的商業目的。
4.若上述方法均達不到效果,企業將面臨被侵權訴訟的風險,企業應權衡訴訟風險和受益之間的利弊,作出決策。
5.當專利侵權訴訟不可避免時,應及時與專利事務所的律師取得聯系,應對侵權訴訟。
浙江XX律師事務所
XX律師
2014年12月19日
(來源:知橋商標專利作者:王梨華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