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九篇“子罕篇”,本篇主要核心是告訴人們安心立命的知識。
在上文品讀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談到孔子又遇到糟心的事了,打算移民搬家。
孔子見仁道難以推行,又沒人用自己,就抒發感嘆,打算去九夷居住,離開懷才不遇的地方。
孔子在感嘆時,旁邊有個人就說:“陋,如之何?”,說是九夷這個地方,風俗鄙陋,破破爛爛的無法居住。
孔子就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說有君子住在那兒,怎么會鄙陋呢?
這句話體現出了孔子的文化自信和氣魄,很有底氣的一句話。
可以說,孔子認為自己就是君子,而一個有君子居住的地方,怎么會是簡陋呢。
只要有君子去這些地方居住,傳播文化知識,開化人們的愚昧思想,這些地方自然就不會再閉塞落后了。
繼續下章。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
事:服侍。? ? 勉:盡力。
孔子說:“在外侍奉公卿,在家侍奉父兄,有喪事,不敢不勉力去辦,不被酒所困擾,這些事對我來說又有什么困難呢?”
最后一句:“何有于我哉?”存在了一些爭議。一種是所這是自謙的說法,孔子是反問檢視自己,這四件事有沒有做好;一種是自信的說法,孔子認為這些事情對于自己來說,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并不會受其所困。
我個人比較偏向自謙的說法。孔子自謙,說自己在孝悌忠敬方面都還要加以檢視,看看自己有沒有沒做到的地方。
有喪事的時候,不敢不盡力做好,也不會受酒肉的困擾。參加喪禮的時候要按照禮儀規范辦事,喝酒不要過量,免得酒后亂性,胡作非為。
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在修養仁德方面,主張人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積善成德。
忠孝悌禮這些美好的道德是要靠日積月累慢慢修成的。
接下這章,是很多人熟悉的一段感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在河邊說:“時間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一樣,不分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孔子有一天,站在川岸上看著東就的水,就說了這兩句感嘆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呀。”
孔子面對滔滔奔流的江河水,發出了意味深長的感嘆。逝者就像這水,日夜不停的流去。
逝者,是指世間一切人事物,無一不像川水,遷流無常。
世間萬事萬物都在運動變化發展,不分白天黑夜運行不息,猶如江湖河流之水,奔騰而去。
孔子這兩句話,有詩意,有禪意,說出了我們所有人的萬古之幽情,這兩句只需意會,無需言傳,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會不一樣。
時間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但是每個人對這相同時間的運用,卻各有不同。
有的人珍惜分分秒秒,有的人則揮霍光陰。
時光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去拼搏奮斗。
歲月團隊第二季征文開始啦,寫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他(她)。
詳情請點擊?第二季征文:那年,那月,那個他(她)
來簡村,怎么少得了會員呢?大熊邀請你開會員啦,滿滿福利等你領,千萬權重為你助力文章。
詳情請點擊?簡書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領取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