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初,我終于沒忍住去了醫院,掛了心理科。
醫生:喲,四海八荒第一暖男來了,這次怎么了?
我:我懷疑自己生病了,我現在看到標題超過25字、看到文章字體不用微軟雅黑4號,看到圖片文字之間不空行、看到BBS的內容不選標簽......心里就難受。發現很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第一反應就是——小編為什么不去帶動?不去引導評論走向?
醫生:你的運營強迫癥加深了!
我:運營強迫癥?
醫生:對!
——摘自宜賓零距離新媒體總監「鐵哥」手記
感謝鐵哥引出本文關鍵詞——運營強迫癥。魯xun曾經說過:有“強迫癥”的,不一定是處女座,也有可能是運營。愛死磕、喜較真、細節控、強迫癥的新媒體運營,我找到五個。
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想,這篇文章能幫助你了解或思考幾個問題:
1.? 那些有“強迫癥”的運營會“死磕”什么?帶來何種結果?
2. ?“強迫癥”過度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
3. ?新媒體運營工作,哪些事要錙銖必較,哪些事已不必糾結?
4. ?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手段,培養員工向“零失誤”進步?
5. ?有“強迫癥”的領導遇上“沒責任心”的下屬,如何管理?
承德新鮮事兒創始人朱孟博
“只要發稿,必有回響”
作為本地自媒體號的管理者和運營者,我確實喜歡和編輯死磕。尤其較真選題的新奇性。
一直以來我們追求的都是“只要發稿,必有回響”。作為優質內容的一部分,標題長度、配圖、零回復問題、推廣渠道、活動報名人數、日活數據等等只是表面,核心的則是選題。好的選題,涵蓋創意、對粉絲和用戶的了解和洞察。優質的內容,是品牌的辨識度和用戶粘性的基礎。
編輯校對方面,我們采取三審制度。稿子寫出來之后,要經過內容主管,副主編以及我本人的親自核查。盡管如此,只要再出錯(比如說被網友挑出來),仍然要扣工資,50元-1000元不等。
活動流程控制方面,活動現場永遠會有一位“萬能第三人”——沒有任何具體任務安排,只負責出問題了即刻解決。同時負責活動效果監督。
我個人對于單篇文章、單個活動的數據不是太糾結。如果一篇文章閱讀低,一個活動參與度也低,其實好處多多,失敗,進步的必經之路。看開就好了。
石柱生活網產品運營余先波
“‘死磕’用戶,對自己的崗位較真”
App運營從開始到現在,我較勁過很多問題:
推廣渠道、內容及標題、配圖、回復、日活......
但一步步的死磕與摸索后我們發現,做這些只為一個目的——滿足用戶!所以現在,我們轉為“死磕”用戶,了解用戶,幫助用戶,和用戶做朋友。
正是因為“死磕”用戶,讓我們有了推廣渠道、有了很多的朋友(我們的圈子很大、所以朋友很多,這是重慶渝網盟的信條),擁有了很好的產品粘度,也有了很強的戰斗力,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很樂意的去分享平臺內容或是活動信息,包括我們的用戶也很樂意去這樣做。
“較真”之余,我個人認為點擊量已經可以不必太糾結。
作為運營,摸清自身定位和工作職責,有清晰的認知和明確方向太重要了。我們要做的,是對自己的崗位“較真”,讓“運營強迫癥”幫助自己提升工作效能,而不是一味占用時間。
接入千帆App4個月了,準確來說,我們還在摸索階段。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到千帆的大家庭,最后感謝所有給我們產品保駕護航的千帆工程師、編輯們。
新樂山網新媒體運營香蕉妹
“很簡單,出現失誤就打掃辦公室衛生”
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客戶端運營,但我堅持的事情很多——
內容選擇一定是最新、有討論性的話題,比如女性和親子
標題字數盡量控制在兩行內,末尾不帶標點符號
每個爆料帖第一時間轉發各大社群,特別是爆料群,搶的就是一個“快準狠”,號召網友評論、轉發
每天不僅自己打開App簽到,也督促同事打開App進行瀏覽、評論
為了發App本地圈,出門吃飯一定要拍照
......
有人問,做好細節工作這件事有多難?
我覺得,沒有花里胡哨的招數,就是計劃+堅持。
千帆的運營群里有討論過“自己人都玩自己的App”的現象,很有共鳴。起初同事周遭確實“忘性很大”,不記得去使用,但是我依舊堅持每日提醒,每日督促。辦法雖笨,但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大家也玩得很順手,因為運營必須熟悉自己的產品。工作上出現失誤,我們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打掃辦公室衛生。
現在,新樂山有網站、微信和App,主推后兩者。不管是什么活動,都在微信、APP上推廣,繼而靠社群力量擴散,5個小號加工作人員同時一起刷屏,尤其大型活動還會選擇電梯廣告。但是關于App新增安裝這個事,我們看得相對開。
“拉來了人,卻留不住”,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我們的運營目標偏向于精耕內容,守住用戶。
宜賓零距離運營總監鐵哥
“太想參與每一件事的運營,
有可能制約團隊其他人的發揮”
我想我確實有“運營強迫癥”。
比如,即便是很早上床休息,也要2點才睡得著,因為每天晚上除了要解答網友的問題,還習慣性地過了12點去復查小伙伴的工作,檢查App信息流。有時候擔心發生突發事件,自己不能第一時間響應,錯過爆發的好時機…...隨時關心群里的動態,以便能提供一些幫助…...如果不做這些,心里就難受,很不安。
做運營以后,我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我喜歡服務網友的每一個瞬間,也享受運營帶給我的榮譽感。就像網友們賜予我的稱號,“四海八荒第一暖男”,這讓我很開心,因為是份認可。
我也知道,這樣的運營強迫癥并非都是好處——因為自己太想參與每一件事的運營,而在一度程度上制約了其他小伙伴能力的發揮。擔心他們做的不夠完善,很多時候親自上陣,卻讓他們缺失了鍛煉的機會。
一個優秀的運營者,要同時具備驅動小伙伴和網友的能力。一方面,是讓小伙伴人盡其才,發揮潛力,達到最佳結果。另一方面,也是讓網友產生更棒的UGC。
不過借此機會,我希望我的運營團隊里的小伙伴,也要“死磕”一些問題:
比如在做活動期間,一定要做微信分享單圖,然后提前準備各種分享文案,并在一天內的幾個固定時間爆發;
比如在寫一篇文章時,一定要寫思路,不能提筆就寫;
比如在想一個文章標題時,不能只想1個,而是要從不同角度想3-5個,最后選擇1個......
運營強迫癥,需要辯證看待,它有利有弊,合理用好運營強迫癥,才是最重要的。
千帆運營總監何文斌
“如何提升員工的責任意識和對‘完成’的界定”
以上幾位聊的都是運營層面的細節優化,旨在提升運營效果。我換個角度,作為管理層,聊一聊如何提升員工的責任意識和對“完成”的界定。
“運營強迫癥”的探討,其實是來自千帆交流群里站長的吐槽,有站長說:
“我們新招的編輯每天按時上下班,做的很多東西我都不滿意,員工覺得都做完了就結束了”。
這可能是很多負責人都碰到過的問題,其實不能簡單理解為“編輯對自身沒有要求”或者“現在的90后難帶”,這是一個管理問題。當然員工的職業化態度也是探討范圍。
員工出產的東西,老板不滿意,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一下大家:
有沒有和員工講清楚,你要的是什么?
員工是否真的理解你要的是什么?
員工是否知道你為什么要讓他做這事?
他知道需要怎么做好這件事嗎?
好與壞的界定是否有初期目標去衡量?
無經驗的員工是否有系統性培訓體系?
是否有給過成功或滿意的案例參考?
有達到預期,是否有什么說法?
這些涉及到目標傳達、事情拆解、培訓綁帶、績效考核等常見的管理問題。分享下我們是如何操作的:
1. 首先設置一個階段性目標,這個目標和企業發展關聯,例如客戶端部門,大目標就是每日活躍用戶數量;
2. 部門主管帶著編輯去拆解目標,為了完成階段性目標需要做哪些事情,這些事情怎么操作,誰負責,要達到什么結果;
3. 在執行過程中,主管去監管這些事情的完成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建議;
4. 月底員工需要回顧自己這個月的工作結果,這些工作是否對總目標完成有意義,如果沒有效果,下個月需要做其他新的嘗試(千帆周榜每期都會整理全國站點做的好的案例,會參考學習);
5. 每個月部門主管會對員工進行考核,根據他的完成結果和目標匹配,給予優良及格不及格評級,評級會影響員工的績效工資收入。
領導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清楚地告知員工,讓員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也許就能去提升員工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