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和朋友煲了一個長長的電話粥,很幸福。然后突然有些興奮,決定寫帶一點點矯情的文字啦。
世上只有爸媽好
前幾天在朋友家住,晚上我們兩個聊天,提到小的時候總是和父母意見相左,覺得他們傳統保守,非常無趣。
但是現在畢業沒過幾年,我們已經完全認同 了當初父母的觀點。打臉還真是快。
說著說著朋友就紅了眼圈,她說,我現在深深地覺得我爸媽不容易,把我養這么大,好不容易畢了業,結果我又結婚了,使他們壓力更大。一點貢獻都沒有為家里做,反而爸媽毫無怨言。越想越覺得對不住爸媽。而且,現在我連過年都不能回自己家。
婚禮上,我曾親眼看著她的媽媽極度難過又強忍淚水的樣子。非常心酸。沒找到男朋友的時候,天天念叨要把你趕緊嫁出去的是他們,等你真的出嫁時泣不成聲萬分不舍的也是他們。
一路走來,每次在我糾結難過的時候都會聽到我媽一句話:你做你想做的,家里支持你。現在每每想起這句話,心里就有一股又心酸又溫暖的感覺流淌。每次都能讓我從“我好命苦”切換到“何其幸運”模式。
可能真的是年齡到了,在家我媽也會念叨怎么還不找男朋友,誰誰介紹怎么都不行,別到時候真的嫁不出去。我會對她說,你本來就嫌我回來的時間短,等找了男朋友嫁了人,我就更回不來了。我媽想了一想,笑著說,也對。然后真的就不再嘮叨我了。
不過,如果我真的回家少了,我爸媽,應該會特別傷心吧。
應該總會有那么一天吧。
關于婚姻與愛情
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結了婚,作為一個單身狗還要拿那么多份子錢,深刻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惡意。沒錯,就是惡意。
九年前,我們八個躺在1630各自床鋪上討論自己預計的結婚年齡,如今已經漸漸逼近。1630已有三人步入婚姻殿堂,神仙眷侶羨煞旁人。
我從來不會單純羨慕結婚的人。婚姻的前提,應該是情投意合,應該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應該是認真地說出這些話,牢記于心然后幸福下去:就是你了。
問過一個異性朋友,我說,你覺得婚姻與愛情是分開的嗎?
他說,愛情可以和婚姻無關,但是婚姻決不能和愛情無關。
深以為然。
關于流逝
流逝是必然的。
我最喜歡的公眾號作者停更了。
她是最早一批在公眾號相對低質時情形下自己做出了一個高質量的公眾號,并且幾乎每天都有穩定的輸出,大部分是自己或者身邊人的故事。
以前每天我都習慣點開,看看這個小姐姐今天又是什么心情,也許她的心情恰好就是我的心情,而她可以用那樣恰到好處、娓娓道來、無比平靜的方式敘說出來,這本身已經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安慰了。
而現在,她的停更消息毫無聲息躺在對話框中,冷冰冰說著再見。我想一定有很多粉絲跟我一樣悵然若失。我不得而知,因為她底下的留言一條都沒有放出來。
決絕得不像話。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殘缺也是一種美”“苦難也是一種財富”,正因如此必然會流逝才會讓現存的一切看起來更加美好而珍貴,那為什么不能一直美好下去?
你怎么會問出這種小孩子的話?
流逝不需要懷緬,只需要承受。
所以,小孩子最純真美好。但他們會長大。我們也是。
關于過往
時間過得越來越快,想起以前的日子,已經不自覺而且非常熟練會用“以前”這個詞了,真的有點可怕。
一個個地點,一句句話,一件件事,還都歷歷在目,可是確確實實已經過去好久。有時候我甚至會懷疑它們是不是真實存在過,因為我已經把證據損毀殆盡,而時間也越來越模糊。只是清晰的畫面和情緒記憶提醒我,他來過。
一旦用心記住過的事情,怎么會輕易遺忘。
關于,一切
最近總是會有一種“我已經過了大半輩子了”的感覺。
但是我明明什么還都沒有開始啊,我所期待著的一切,還是會期待和努力。
一切。對了,十一還見了玲兒,半年沒見,她從蘇州回來專門在市里等了我兩天。每次見玲兒都有神奇的收獲。我愛她佩服她也心疼她。
用一篇深夜里的胡思亂想和毫無邏輯的囈語。
祝你安好。
貼幾句我好喜歡的詩:
若逢新雪初霽,
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走來。
月色和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