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第一章? 理念論與教育
? ? ? ? 一、理念論的發展。理念論是西方最為古老的哲學體系。理念論者相信觀念是唯一的真實存在。物質世界是變動不居的,具有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其發展、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如下:
? ? ? ? 1.柏拉圖理念論:柏拉圖把理智的對象稱作理念。“理念”原意是“看到的東西”。有多重含義:(1)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過對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類概念或本質。(2)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據。個別事物是由于有了理念而成為這一事物的,離開了理念就沒有事物。(3)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滿的模型,事物則是理念的不完滿的摹本,事物是因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為事物的。(4)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質,事物存在的目標就是實現它的本質,從而成為完滿的存在。
? ? ? ? 2.奧古斯丁宗教理念論:最高精神實體就是上帝。上帝是不變的存在的本體,是絕對的精神。人的靈魂是一種精神實體,它也是上帝的創造物。人的靈魂具有三種功能:知、情、意。人的認知活動,在人的靈魂活動中占著極重要的地位。人的認知活動包括三種能力:感覺、靈魂和思想。奧古斯丁的知識論同樣充滿著濃厚的宗教色彩。他強調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誠高于知識。
? ? ? 二、.現代理念論的發展。1.笛卡爾:主張對每一件事情都懷疑,不能信任感官。當人在懷疑時,他必定在思考,由此推出了著名論斷――“我思故我在”。“我”必定是一個獨立于肉體的、在思維的東西。笛認為,由于我們不可能從不完美的實體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個完美實體――上帝――必定存在。
? ? ? ? 2.喬治·貝克萊:人的一切觀念都是來自經驗。物理對象只不過是經驗到的諸感覺的累積。經驗世界是我們的感覺的總和,即“存在就是被感知”。
? ? ? 3.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1)《純粹理性批判》。我們能知道什么?康德回答: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么更多的用處了。(2)《實踐理性批判》。"實踐理性"即實踐主體的意志。實踐理性"批判",就是考察那些規定道德行為的"意志"的本質以及遵循的原則。該書強調人格的尊嚴與崇高,表現了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3)《判斷力批判》。我們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的答案: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結束了。
? ? ? ? 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著名判斷):"人是萬物的尺度。"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 ? ? 4.黑格爾:論證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構造了"自己認識自己、自己實現自己、不斷走向思維和存在同一”的哲學體系。由“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三部分組成。(1)“邏輯學”描述絕對理念自我發展過程,表現為各個環節的推演。(2)自然哲學描述絕對理念外化為自然界后在自然界中的發展過程。(3)精神哲學描述絕對理念擺脫了自然界進入人的意識并在人的意識中回復到了自己,認識了自己,達到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的過程。
? ? ? 5.約西亞·羅伊斯:(1)主張“忠”的哲學。他認為,“大我”包含并超出一切“小我”,“小我”必須對 “大我”保持無限忠誠, 最高的道德原則是“對忠之忠”,每個人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忠于最高的精神統一體,忠于國家。(2)強調個人和整體不可分割地結合在一起,個人必須服從整體,整體也必須通過個人體現出來,國家也應該重視個人的利益和自由發展。
? ? ? ? 三、作為一種教育哲學的理念論認為:(1)教育的目的是追尋真理、自我實現和品格發展。(2)教育的方法有辯證法、直覺法、思辨法、研討會教學法、模仿教學法、演講法等。(3)教師的角色是幫助學生選擇重要的材料,使他們滿懷盡可能深入思考的希望。(4)教師的職責是激勵學生提出問題,并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教學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召喚,教師應該成為榜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9.22于華東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