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是多年前的文字,寫了兩百多張圖片,最終也沒寫完。
序言(2007 年 9 月)
在騎行西藏之前,我是雄心勃勃地要將此行的經歷寫下來,但其實只寫了兩三天,便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只要你動筆,就會想到一個詞——雷同,大概是讀了太多騎行攻略和故事的緣故,我走不出別人的腳步,于是,我干脆放棄了寫作,將厚厚的筆記本閑置起來,只想任心靈自由地飛翔。
回來后,更沒有打算將西藏之行寫下來的考慮,只想一個人靜靜體會。只是,離開西藏越久,我便越覺得我真的很想像它,想念那短暫而漫長的騎行歲月,想念那彎曲而起伏的川藏公路,想念不時映入眼簾的茫茫雪山,想念碧綠無垠的草原,想念密密匝匝的叢林,想念在高原上飛奔的藏人,想念藏族孩子那明亮而澄澈的目光,想念朝圣者們虔誠的心……真的,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想念,孤獨的靜夜里,我會想,我們是如何開始這場旅行的?我們又是如何結束這場旅行的?到雅安的路上,我們如何吃西瓜?海子山,我們如何在雨夜中騎行?到芒康,我們如何全身凍僵?在東達山,我是如何孤獨的騎行,同伴們又是如何在暴風雪中掙扎?3000 公里路碑、4000 公里路碑、4444 公里路碑,我們是如何地到此一游?在高原的陽光與清風中,我們是如何到達了心中的圣地——拉薩?
成都、臥龍、雅安、新溝、二郎山、瀘定(大渡河)、康定、折多山、新都橋、高爾寺山、雅江(雅礱江)、剪子彎山、119道班、卡子拉山、理塘、海子山、措那鄉、拉拉山、巴塘、金沙江、宗拉山、芒康、拉烏山、竹卡、覺巴山、登巴、榮許、東達山、左貢、邦達、業拉山、八宿、安久拉山、然烏、波密、通麥、魯朗、色季拉山、八一、工布江達、米拉山、墨竹工卡、拉薩,每當想想這些名字,我總會去思念那過去的旅程,我總是想起房龍的一句話,生命本來是一場光榮的冒險,因為那里,我們曾經去過,留下了自己的腳印,這些腳印屬于西北望,屬于零度,屬于糊涂,屬于沙漠,也屬于阿木(我)……
或許,此行可以叫做“芳香之旅”,曾在騎行的某一個地方,轉過一個彎,一陣清香撲面而來,只見路邊全是金黃色的青稞,微風一吹,輕輕搖蕩,此時,我真的感受到了這真正屬于高原、屬于西藏的芳香,這種芳香直達內心……
再序(2009 年 3 月)
07 年夏天騎行西藏回來,這日志寫了一段時間,如今,擱置日久,竟快兩年了,重新提起筆都略覺生澀,但我知道,川藏在心里是永恒的,翻看一張張照片,有時會熱淚滿眶,《詩篇》中說「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流淚撒種,然后歡呼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