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工作必須,或者出去學習我突然有興趣的課程外,我幾乎消失于社交圈,朋友圈可以一兩個星期不看,甚至微信也可能兩三天才看一次,甚少主動互動。
我不想與外界互動,想跟自己呆著。
這是這幾個月自己的真實感受。并不刻意的規避,也不是負面的感受,真的在人群中或者與人溝通也并無障礙,可是如果忠于本心,近幾個月并不會主動去跟女兒之外的任何人社交,無法形容的喜歡自己獨處。
這種感覺似乎從未如此清晰,就是喜歡自己呆著,呆不夠,自己干嘛?!太多了:看書,侍弄花草,聽歌聽書,看片子,整理各種學習的筆記,整理家里的書柜,衣柜,裝飾,各種點點滴滴……或者什么都不干,只坐在陽臺對著外面蔥蘢的綠樹發呆,一晃一天就過去了,沒有工作的時候,這樣的日子我可以幾天不出門,享受得無以言表,過不夠。
孤單感?!完全沒有。內在的感受就如同這張圖片,燦爛寧靜,由衷享受。
荒廢感?!也沒有。內心的感受是被這樣的場景滋養,感受內心深處不斷豐盈飽滿,感受自我的圓融具足,有生以來第一次如此被獨處滋養的感覺。希望可以更多更多感受這種自我滋養的日子。由此我開始懂得為什么無論高僧大能,還是傳說中的武林宗師總會有閉關的過程。如果不是還有工作必須,現在的我就真的是想完全閉關的模式。那是當你內心中學習了很多,感悟了很多,觸發了很多,感覺有什么重大的蛻變,整合,或者創造將要發生,而此時與外界的交往,溝通,信息可能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打擾,所以不會主動去尋求于外界的互動,內心的強烈渴望是讓自己向內看,更深,更靜,更專注的向內,向內,去好奇那個你從未到過的,完全無知的地方到底有些什么,又會給自己怎樣的驚喜或錯愕。
而打擾自己這個歷程的,是時不常冒出來的自我評判:作為一個教練,以激發人的蛻變為目標,對與他人的互動沒有興趣,這是不對的。
在寫下這段文字之前,還被這個自我評判困擾著,但落筆之后,發現自己找到答案了:這正是我的自我蛻變之路必經階段。除了真正接受和順心而為,并無他途。
作為教練,體驗接納自己的蛻變方式,也才能真正從“Being”層面可能抱持圓融之心,支持客戶們自己的蛻變方式。
允許自己“閉關”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